但原料控制在上家手中还是让吴德隆心里不踏实。他知道兴深圳这家公司是家贸易公司,本身不生产原料,只要在原料的包装上找到生产厂家的信息就可从厂家直接进货,进一步降低成本。但对方显然也知道“信息”与利润的关系,每次发货过来,总是将包装袋上的标识撕得不留蛛丝马迹。但百密一疏,吴德隆终于还是从对方一次没有做“干净”的包装上发现了生产厂家的电话。一个电话过去,吴德隆空调清洗的成本降低了30%都不止。3年多来,光凭这个机会,吴德隆就做了40多万元的营业额。
“洋打工”的“装饰”效应
主人公:傅敏强
从事行当:日式餐馆
机会发现:做什么要像什么,专为化、特色化在今天已成为商铺成功运作的重要前提,用一个“洋打工”来充实一下自己并不太足的经营底气,性价比很高。
“拷贝”法,炮制日式餐馆
傅敏强的日式餐馆“清子居酒屋”紧邻淮海路,之前他曾在此做过服装买卖、中式餐饮,还将其出租给别人做过日本料理店。承租人经营日本料理店让傅敏强看出了一点名堂:小店常常客满,晚到者甚至还要排队等候。一时间,傅敏强也动了做日本料理店的念头。租期满了以后,他在收回店铺时向租赁者提出要保留全部设备和人员,但人家不答应。
然而,傅敏强还是执意要开一间日本料理店,不少朋友劝他:你不了解日本餐饮的风俗特色,盲目做风险很大。
傅敏强没有盲目地去“搏”,他想用“拷贝”的办法再造一个逼真的日式餐馆:边上就有几家专门面向日本客人的宾馆,请其中的大师傅来点拔一番算得上近水楼台;自己也去学几句日文,了解一点日本餐饮文化知识,不至于太“洋盘”……“拷贝”虽很认真,但做起来总还有些走样,很多客人已认同了“清子居酒屋”的菜点,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缺什么?傅敏强心和肚明,缺的是一种文化氛围,虽然环境布置得像那么回事,但自己和店员招呼客人的方式还是有点欠火候。
留学生,低成本的招牌
傅敏强想,如果用上几个了解日本文化的员工,效果会不会更好些?
招聘启事贴上了店门口,引来一个正宗的日本女孩。人家是在上海留学,想利用学余时间出来打工。有日籍员工来为自己打工,“效果”肯定好,但费用开销也厉害,傅敏强要权衡一下,办法很快就想出来了,“我开她每小时40元的工资,但每天只让她做3小时,即晚上6点到9点,这个时段我生意最忙,正是用得着她的时候。”既充分利用了日籍员工的“广告效应”,又有效地控制了经营成本,傅敏强“精算”得可以。从那时起,傅敏强的生意就没有清淡过。
小玩具赚高科技的钱
主人公:马光其
从事行当:进口电焊设备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