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土遗物中,三国两晋时期陶俑较少,且制作简陋,人物形态呆滞,艺术水平不高。但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造型,如牛车、武士俑及少数民族形象的陶俑。
南北朝时期,陶俑艺术水平有所发展,特别是北朝的陶俑,在继承前代陶塑工艺精华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特点,表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尤其注重对人物表情的刻画,因而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从出土的人物俑和动物俑来看,人物俑有武士俑、文吏俑、胡俑、男女侍俑、伎乐俑、仪仗俑等,其中很多是北朝新出现的造型,形象
写实逼真,姿态各异。动物陶俑有马、牛、骆驼、驴、猪、羊、鸡等。最有代表性的是马、牛、骆驼。从北朝开始出现陶塑的镇墓兽,是人们想像中的一种动物,放置墓中,有镇恶避邪的作用。镇墓兽有人面兽身和兽面兽身两种造型,皆昂首蹲踞,背竖鬃毛,尾上卷,有的带有翅膀,有的顶竖冲天戟,巨口獠牙,相貌狰狞,加上彩绘,使其充满着神秘与恐怖,令人不寒而栗。
除北朝外,南朝的陶俑也颇具特色。如南京象山出土的陶跪俑和光头俑,制作精致,形象具有南方人的特点;广西南朝墓出土的武士俑着尖顶帽,手持兵刃,面部表情虽模糊,然造型简朴、生动。在南朝晚期墓中有一种胡人武士俑,体魄强壮,深目高鼻,满腮胡须。南朝陶俑最具特色的是服饰与女俑发髻的变化。陶俑头冠越来越高,衣襟越来越大,有的双袖几乎垂足。这不但是南朝女俑的特点,也是鉴别其时代特征的一个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