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火候是烧窑成败的关键。
胡老耐心教徒弟钱正才学习长沙铜官窑的制作技艺。
2007年11月,袁隆平院士收到胡武强为他创作的“丰收箩”,高兴得赞不绝口。
被人们称为“窑神”的胡武强,1944年出生于长沙望城铜官镇的陶艺世家。胡武强所在的铜官镇早在唐代就以“铜官窑”闻名遐迩,生产的陶器远销世界各地。长沙铜官窑不仅是世界釉下多彩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陶瓷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最大贡献者之一。1963年,胡武强进入铜官窑陶瓷公司,专攻陶瓷泥釉料的科研试制及造型设计。其时,长沙铜官窑的大唐技法已全部失传,为挽救这一历史文化遗产,1982年,他主动从单位退出,成立了自己的陶艺作坊,并不顾当地人戏称他为“窑神经”,一味尝试着要找回盛唐时期长沙铜官窑的纯手工制作技法。30年间,胡武强不断收集瓦片、整理图形、和泥做胎、窑火烧制……功夫不负有心人,唐代就已失传的“鸡血红”,2006年终于被他成功地烧制出来了。他的作品“灵湘女古乐”获得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金奖,他也被评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推选为中国文物学会理事。
成名了的胡武强,一心扑在弘扬民间文化的教育事业上:“我最大的心愿是写一本关于长沙铜官窑的书,建一座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