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文明熹宗天启(1621—1627年)共七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政权日暮西山,社会动荡,内外战事不断,国力严重衰竭。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十分萧条,因此传世出土制作精致的瓷器相对前几朝要少,大都不带年款。这种造型古拙,工艺粗疏,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晚明瓷器,虽然未被醉心官窑精瓷的国内收藏人士看重,但深受日本古陶器收藏者的青睐。
十几年前,我去苏州,在地摊上发现数只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见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摊主侃价,摊主也非见“钱”眼开之辈。他说,你别看它们粗糙,这是晚明的东西,是真家伙。东西虽真,但不是细路子,乏人问津。摊主见到我颇为热衷,似乎遇到了“曲高和寡”的知音,他侃侃而谈,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激昂情绪,最终以“宝剑赠英雄”的气概,价格一槌定音,这几只碗全部让利售于我,打包的时候他又显得依依不舍。
我把宝贝携回家,请几位对古陶瓷研究有素的藏友过目,他们一致夸奖这位苏州摊主是讲诚信的,确确实实让我捡了“漏”,嘱我好好珍藏。我反复把玩,渐渐明白了晚明民窑瓷器受到日本友人青睐的原因。
明王朝政权的动荡,瓷业不景气,客观上官方放松了对民间瓷工的约束。工匠和作坊老板像除去桎梏的壮汉,有点随心所欲,艺术上不必像制作官窑瓷器那样屈从清规戒律,制瓷工艺的自由度提高了,瓷工们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中展现自己的个性……这几只天启红绿彩婴戏碗,充分体现了晚明民窑返璞归真、崇尚自然、清新刚健、敦厚致用的特色。我愈把玩愈珍爱,兴致倍增,乐于把它们的特点记录下来,供同道们共飨。
胎:胎土淘炼不精,灰白中有点泛黄,胎体较为厚实。
釉:釉层较稀薄,透过瓷釉,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胎体拉坯成型时留下的削痕。
色彩:矾红为主色调,以绿釉点缀,红绿相映,疏朗清逸,给人以艳而不俗的视觉效果。
纹饰:稚婴采用轮廓勾画填色的大写意画法,用笔随意,线条流畅,色块衔接自然,儿童形象虽未刻意勾画,但十分传神,欢蹦雀跃之状栩栩如生,体现工匠绘画技巧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
工艺:修胎粗疏随便,圈足留有粘砂;底足有明显的火石红,并有放射状的跳刀痕。
我查阅南京博物院古陶瓷专家霍华女士撰写的《陶瓷述古》一书,该书第5页上有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的照片,她说“江苏省苏州市文物店九十年代出售此类瓷碗,当时仅20元一只。”我又在几年前出版的一本上海古陶瓷拍卖图录上见到此类瓷碗的芳影。如今,国内古陶瓷收藏者的收藏理念日趋理智,藏家们不仅追捧官窑精瓷,对文化含量高、存世量又不多的民窑瓷也有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