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佛山陶瓷产业的整治风暴一波接着一波,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少陶瓷企业、有些甚至是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开始不断地关门停产,或者外迁。随着佛山陶瓷产能的一步步萎缩,防止产业空心化的呼声不绝于耳。值此产业调整的关键时刻,一个新的经济名词———总部经济,成了产业调整、产业升级的突破口与风向标。一时间,以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城二期、瓷海国际、中国马赛克城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聚集地,纷纷亮出了总部经济的旗帜。但面对产业生产要素的大规模转移,建几个超大型的总部基地真的就能够延续佛山陶瓷产业的辉煌吗?恐怕不少业内人士都对此持怀疑态度,至少心里不那么踏实。
什么是总部经济?比较学术一点的解释是: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组合。说得直白点,就是虽然企业的生产线搬迁到外地去了,但研发、销售、品牌、会展、物流、信息、人才等环节仍然可以留在佛山。陶业知名人士张有卓教授也因此撰文,指出总部经济就是虚拟经济;但更有热心的网友曾发贴留言,指出总部经济并非佛山陶瓷产业的救命稻草,伴随着产业空心化的加剧,佛山陶瓷产业关于发展总部经济的整治思路将面临巨大的困难与挑战。
依笔者看来,发展总部经济的产业导向在新一轮产业整治的过程当中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就总部经济而言,无论是政府、企业、协会还是媒体,都应该尽快加强对总部经济的宣传与引导,让总部经济的产业要素、产业导向与行业舆论进一步明确与清晰起来,用比较完整、系统而又具体的产业要件构筑起总部经济的轮廓,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整体的概念。
首先,要把总部基地与总部经济区别开来。总部基地不等于总部经济,总部基地只不过是总部经济的一个载体罢了。按照张有卓教授的观点,总部经济更有许多产业要素是虚拟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目前佛山产区大规模扩建、招商的几个产业基地简单地认为就是总部经济。
其次,尽快明晰总部经济的产业要素及产业规划。对于污染严重、产能落后的陶瓷生产线,各级政府都列出了详细的整治进度表,但是,对于发展总部经济的产业政策与规划却不够明确,并严重滞后。企业应该在哪些环节发展和壮大总部经济、政府会在哪些领域给予总部经济以政策支持,许多企业都一头雾水,总感觉总部经济太虚,让不少处于产业调整当中的企业无从下手。
再次,要通过树立产业要素典型来发展总部经济。企业的生产线搬走了,原本完整的产业链面临着被撕裂的危机,哪些要素需要重点培育,哪些要素需要整合资源,哪些要素需要逐渐淘汰,都应该具体化形象化,并落地生根,变成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通过树立产业要素典型,让企业尽快在产业整治中调整方向,清晰规划,把产业调整中处于动荡、观望状态的产业要素集合在总部经济的产业链当中来,促使佛山陶瓷产业的总部经济尽快成长、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