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曾在工作10余年之后才出现的工作倦怠情绪,如今已越来越早地出现在年轻的白领人士身上。
有关专家表示,现代人产生工作倦怠情绪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工作不到一年就开始对工作产生厌倦,而工作一年以上的白领人士有高于40%的人想跳槽。对此,心理学家曾表示,职业枯竭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流行病”。
“枯竭之痒”困绕白领职业生涯
在长春市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王小姐最近对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工作时总是打不起精神。作为一个广告业务员,她需要经常接触客户,许多人都是初次见面,以前可以与客户相处很好的王小姐,现在越来越恐惧与人打交道。
热点推荐:
2005创业热门资讯排行榜 8则寓言故事中的管理艺术 揭密2005十大消费陷阱
SOHO创业掘金宝典 2005影响中国企业十大事件 面对花样骗术 长出火眼金睛
“我每次联系业务时,都得思想斗争好久才能下决心打电话。去找客户时,也要在其办公室外徘徊一会儿鼓足勇气才能敲门。”王小姐无奈地告诉记者。时间长了,她甚至怀疑自己在与人交往上得了“心理恐惧症”。谈到这里,她轻抚了一下长发,说:“我现在已经决定不再作广告工作了,正准备换个办公室的活儿做做。”
吉林一家媒体的部门主任马先生面临的是另一种问题。几年的媒体工作已经让他对这门职业了如指掌,工作很难能让他再有新鲜感,巨大的工作压力也使他心生厌倦。放弃这份工作吧,毕竟打了这么多年的基础,有些舍不得,不放弃又实在不想作了。马先生就在放弃与不放弃之间犹豫,一直不能做决定。
小佟则在毕业六年间换了几个工作了。大学毕业后到一家不知名的中专学校当老师,两年后,觉得工作没前途,一时又找不到好的出路,便考研究生又重新回到学校读书。三年学业结束后,她在一家公司找到了工作,可一年后的她再次对工作失去兴趣。
即将博士毕业的赵学则一直在学校读书。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两次面临选择时都找不到工作的价值感,两次都选择继续深造。博士也快要毕业了,工作选择再次摆在她的面前,让她颇为头疼。
我国已进入职业枯竭高发期
何谓“职业枯竭”呢?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心里学教研室主任陈力介绍,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热情低下、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攻击性行为、家庭危机等。
陈力认为,这种状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在社会转型期间,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这让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态面临巨大冲击。而走在社会转型前沿的白领们是最先并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同时人的身体如果长时间超过极限地工作,身体就会不断老化,就像“弹簧”持续紧绷的时间过长就会失去“弹力”。
因此,产生职业枯竭的工作者常常会出现失眠、焦虑、烦躁等生理上的疾病、心理上的不适以及行为上的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将会给自己带来不可预期的伤害。
陈力告诉记者,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一般人群中约有三、四成的工作者有不同程度的职业枯竭问题。这种枯竭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人生的某个阶段,而是各个年龄段都有。由此可见,处于不同的职业生涯的工作者,在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压力,这种压力如果长时间持续,职业枯竭就会出现。
因此有关心理学家曾在“国际心理学大会上”表示,我国职业枯竭高发期已经来临。
情绪“转换器”绕过职业枯竭阶段
之所以会产生职业枯竭,我们发现职场压力是祸首。尽管自然的进化让人们的身体对来自外部的变化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并自动调节。但面对精神上的压力,肌体的自动调节功能往往无可奈何。
压力真的那么可怕吗?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压力并非都是可怕的幽灵,随着我们心态的改变,它也会变成一位可爱的天使。
陈力教授认为,职场中人只要能用好情绪这个“转换器”,就能很好地绕过职业枯竭阶段。任何人遇上工作上的困难,都会产生烦躁和畏惧的情绪,而每当这个时候“转换器”就能发挥作用,面对着非“人力”可能改变的事情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自己感兴趣的事或者活动去替换原有的坏情绪。
这是因为,当人们面临压力需要作出决定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先是自己主动地去应付,当发现自己的能力不能像预期的那样,能够很好的应对时,就会产生心理衰竭。尤其是白领阶层,由于受到良好的教育,自身的条件和素质相对较高,对自己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往往更容易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对于这种现象,陈力教授建议,职场中人在遭遇压力时要根据平时自己的喜好,采取最佳的方式把心态调整到最佳位置,即使不能,也要尽力调整到能让自己接受的程度,这样就可能绕过枯竭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