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以牺牲环境换取gdp增长的年代了。在完成国民经济的原始积累发展后,中国需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进步,陶瓷产业必须升级,这是大势所趋。
那么,是谁在推动着佛山陶瓷[FsTaoci.Com]产业的升级?一切都是政府行为。在中国,做任何事情还是离不开政府的推动,政府的作为与不作为,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走向。
当“节能减排”、“构建绿色和谐”社会,“节能降耗”、“与时共进”等等这些声音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声音当绿色gdp指标也成了考核当政官员业绩的主要指标,并有了“一票否决”的威力时,佛山市两年前新上任的市委、市政府领导们一下子都有了大刀阔斧的魄力。(当然,他们以前也未曾受益于佛山的陶瓷产业)于是,自2007年上半年推出了佛山新的“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开始掀起了这场针对佛山陶瓷行业的治理、整顿风暴,对佛山陶瓷厂家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显著的。虽然实行过程中,不断听到各种异议,部分陶企老板怨声载道,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中国自中央到地方,自上到下波及各行各业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它不仅针对建筑陶瓷行业,还有化工、漂染、煤炭、冶炼、五金等各种高污染或高能耗的产业。尤其是像佛山这种情况,据说佛山市陶瓷、不锈钢、童装等产业能耗占全市的55%,实现税收却仅占7%,(当然这与陶瓷行业纳税制度情况也有关系。)所以说,这一切都是政府行为。
那么这场陶瓷行业治理、整顿的风暴又如何推动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升级呢?
我们知道,“佛山陶瓷”一直以来是佛山的城市名片,也曾是佛山市禅城区响当当的支柱产业。但是,在政府盲目追求gdp产值业绩,放松对自然环境环保要求的年代里,“环保”“节能”往往放在了经济利益的后面。迫于陶瓷市场竞争,“价格战”的压力,佛山陶企往往都是想方设法在生产制造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上寻找利润。“加长窑炉长度”,“油转煤气”,“建宽体窑”,“缩短产品烧成时间”,这种种手段都是在努力提高日均单线产量,降低平均能耗成本,但也可能带来了产品质量的下降,降低了单位粘土原料的价值。这种片面注重降低生产制造、能耗成本,无视环保基本要求的做法,是永远也无法使陶瓷产业升级的。
而且,随着全国各地陶瓷产区的崛起,包括山东淄博、临沂,四川夹江,江西高安,辽宁法库等陶瓷产区,他们都有着比佛山更丰富、便宜的粘土原料资源,或有着比佛山地区更加物美价廉的燃料能源,也有着比佛山更低廉的劳动力。面对这种陶瓷行业低成本的竞争,佛山陶瓷产品越来越没有优势,也就没有发展前途。这从近些年来,四川夹江陶瓷产品在西南、西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山东淄博、临沂陶瓷产品在东北、华北、华中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就可以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