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4月11日举办的香港苏富比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逸翠凝芳——日本所藏重要宋代官窑青瓷及古画”专场特别令人瞩目。这个专场仅两个拍品,其中一个就是罕见的官窑粉青釉纸槌瓶。据苏富比中国艺术部国际主管仇国仕表示,这件拍品之珍贵,为全球拍卖场近30年来所未见,此次拍卖有望带动中国宋瓷的拍卖行情。
凸显珍品来自日本
一个专场仅两件拍品:一个花瓶+一幅画。这是香港苏富比的精心包装。因为这样一瓶一画的组合,源于日本室町时代(1333-1573年),一个刻意追寻中国古代文物(时称“唐物”)的年代。当时流行一种名叫“床之间”的壁龛,专门供奉这样的一件花瓶加一副古画的组合。而这次拍卖的两件拍品,都来自日本藏家。
据苏富比专家指出,这次拍卖的“玉津园”纸搥瓶,施釉厚润而平滑,表面细研紧致,且色泽翠丽晶莹,配合走向、疏密和深浅不一的片纹,是不可多得的顶峰官窑器物。从器形判断是南宋早期的作品。仇国仕则向记者透露,此瓶由日本的老收藏家提供,1978年曾在大阪博物馆的一个有关宋元瓷器的著名展览中展出。他指出,类似的瓶子流传于世的全球一共有十几件。而这的纸搥瓶粉青釉、大开片,非常罕见,全球宋瓷的藏家对此都非常有兴趣,这次拍卖可能带动宋瓷的拍卖行情。
宋瓷的魅力
就这次拍卖,记者还对宋瓷收藏家杨建中作了专题采访。他指出,宋瓷有不可复制性。其原因是原材料、烧造工艺以及观念的差别,导致后人的仿制只能形似、貌似。陶瓷是五行俱全、天人合一的神物:进窑之前人都可以掌控,进窑后就只能听天由命。瓷器的缺点是易碎,难以保存。一件好的陶瓷就是一只凤凰,是涅磐出来的,是神物。
就釉色而言,杨建中指出,此前的瓷器采用石灰釉,高温下易流淌,造成釉色流失,特点是透光率高,形成玻璃质。北宋后期采用石灰碱釉,高温下不易流淌,失透而成乳浊状,呈玉质感,像玉一样。这是对瓷器工艺的重大贡献,符合中国人好玉的审美情趣。在当时条件下与欧洲比更是叹为观止,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人喜欢宋瓷的原因。
他进一步指出,宋瓷中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等五大名窑的瓷器,无论是其器形还是釉色,都非常符合宋代流行的“文人”的审美情趣。其中的汝窑、官窑,纸槌瓶较多,器形以简约为尚,追求单纯的釉色与线条,与宋代总体的社会风气有关,与崇尚华丽奢靡的唐代截然不同,崇尚极简主义。作品富于禅意。其实,对瓷器来说,可谓越简越难、越复杂。比如好的龙泉窑瓷器,虽然是单色釉,但实际上要经过多次素烧,再进窑正烧。
宋瓷收藏有市场机会
他认为,宋瓷对收藏家而言也是十分向往的极高的境界。但是宋瓷有许多未解之谜,争议较大的问题,是存世量有多少。其实从民间作坊到被指定为官窑或贡窑,应该有一定数量的积累。此外,五大名窑的窑口,南方的查证出来了,北方的还不知道。五大名窑的提法本身也有争议,比如柴窑有没有?龙泉窑、越窑的地位等。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学术研究滞后,从系统的资料整理、到野外考古、学术梳理研讨以及相关法规制度的建设,都比较滞后,许多基本的东西没有定论,正常的参考值都没有,作品的真伪往往是看说话人的名气、地位、权威,这是一个大问题。应该是让东西、数据来说话。
他表示,我收藏瓷器的二十多年,全世界相关的博物馆都看过,佳士得、苏富比香港公司开办后一直在跟踪香港的拍卖。这次拍卖的纸槌瓶是多年来罕见的,我看在官窑瓷器中是最好的珍品之一。他指出,目前瓷器的价格是扭曲的,宋瓷的价格较之明清瓷器明显偏低。这有很多因素,比如宋瓷有许多谜,存世量少,加之其为单色釉、器形古雅,所以追捧的人少。此外,近年来全国范围大规模基本建设,许多古物出土,不断打破收藏家的基本底线。收藏过程成为不断发现、不断澄清的过程,而不完全是市场运作的问题。
因此,他告诫收藏者一定要做系统的研究。过去的藏家都是文人,今天则应该学习用科学方法来收藏明,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有理论基础,有标本,有实物,还要有良好的心态。收藏,一定要看实物(所谓“上手”),要触摸。不能像现在的许多收藏爱好者那样光看图片,不做理论研究,不做文化研究。他又指出,高古的瓷器,在今天的市场更有机会,因为正面临价值发现,而这次的苏富比春拍有这样的专场,有利于其价值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