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武汉市公交车司机被打,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对于同车的28位乘客没有一人上前制止以及也没有人对受伤的司机表示同情与慰问,那种冷漠的表现,从道义上给予了谴责。
对此,深有同感。可是最近的一次外出,让我对此事件有了新的认识。
我于早7时,由西部汽配(仙女湖公园)乘111路公交车去往碧塘公园。正是上班时间人很多,上车后只有门口一个座位,我便坐下了,相当于副驾驶座。
我的前边很眼亮,看到的问题也就多。道路的塞车不说,司机还要躲无规则的行人与大小车辆;上下车拥挤不用说,常常是乘客无立足之地;气味难闻车内乘客很快就下去了,可是司机呢,八小时之内是不可能离开的。我都有些不耐烦了,可是这对于司机来讲很平常很一般的事。下面小事对于他们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当车在某站停车时,因为前面有一辆车,所以111路只好停在其后,这时的乘客很正常的上下车,之后司机稍等了几秒钟,看到前面的车没有要离开的意识,于是左打轮,开始起步。只听见车门被人用拳头乍得咣咣作响。车是一个密闭的车厢,这种作响,使车里的人非常不适,我被惊吓了,同时我也感到这种声音最容易将人激怒,而司机呢,于刹车的同时将车门打开了,只是说了一声:敲什么敲!上来的人说:“怎么没停呀”,我可以作证,车上的人都可以作证:不是车没停而是你们来晚了。司机只是说了:都停好长时间你们没看见吗?
电车继续向前行使,在即将到达下一站时,只见两位很“成熟”的男人,迎面在路中心招手示意要车停下来。问题是车在常速行驶,你就知道车不会撞到你?万一刹车系统失灵,你不就是车下鬼吗。只见司机突然来个急刹车,左手扶着方向,右手向路边指着,示意他们到路边候车,车不能停在马路中央,影响它车交通。车上的人鱼贯向前拥挤,有人当即就说这车怎么开的?说话的人哪知道前边发生的情况。无奈的司机将车在靠近“主航道”停了下来,车门打开,人上来,司机与上来的乘客都没有说什么,看得出,此时的司机是敢怒“不敢言”。
又过了几站,我可能快到站了。由于看热闹,没太注意车内的报站,于是我便问了司机说:“同志,碧塘公园过了没有?”“你注意听报站,没有错。”当时我是一愣,有些不解。司机完全可以回答过了还是没过。如果不是这一路所见所闻,如果不是这一路我对司机的反思,如果不是司机的所作所为感动我,我是不会理解他的。他的心情此时是烦着呢,我理解了他。从早晨一上车,这种烦心的事就接重而来直到晚上,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可见他们是多么不容易呀,他们多么需要乘客的理解,多么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作为医生的我,认为他们不仅需要乘客的支持,更需要的是心理支持,心理医生的帮助。这样会减少不安的情绪,减少与乘客的纠纷,减少事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别看小小的公交车却是大大社会的一个角。
以上小事,本应发火的司机,却发不起来,司机受到了强烈的压抑。是司机的觉悟,也是多年磨练出来的好脾气。但是不可否认的还有领导的“嘱托”,什么乘客是上帝呀;规章制度的约束,不许与顾客争吵,如果发生争吵,哪怕是一万个人来证明司机是对的,到后来司机也要受到奖金等方面的处罚。你看,把司机的名字及其编号等信息放到最醒目的地方,以便广大乘客的监督,都是对司机的约束。
对此我的心里都有些压抑了,我的心里也不平衡了,觉得对待司机不公允。这样的结果,只能加重司机的心理障碍,我看这位陈师傅,表现够好的,所以我记下了他的大名,陈铁生 ,沈阳市111路司机。
其实上班时间的公交车是一辆接一辆,为什么还有人不顾被车撞而冒险拦截车呢?不顾车里人的感受而猛击车门呢?除个别赶火车者外就是上班族。他们,如果迟到,各单位都有章法,迟到一次扣多少钱,两次三次就要被炒鱿鱼的险境。这在就业难的今天,谁愿意被炒呢。在私企打工者日渐增多,老板的脸色好看吗?没有一条规定说因公交车的问题引起迟到而不受到处罚的。房价暴涨,使得许多人只好到郊区购房,所以公交车的利用率非常之大的。有人说了,怕迟到就应早点起床。早得了吗?头一天的工作就压得你很难起床,还有老小的问题。好了这些事情不必多说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当今社会是快节奏的社会,是激烈竞争的社会,适者生存,不适者将被淘汰。这就使得部分人心理压力加大,心里失去平衡,心里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据有关部门统计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者占总人口的20%以上,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再看看媒体,一报打人,多数人都会引起强烈不满,好像天就要塌下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成为街头巷尾的话柄。其实不然,我认为,这多是由于人们乘车时车内的环境,及人们的心理健康因素有关。笔者原单位就有两起去南方旅游的职工,由于长时间乘坐火车,车厢内的乏氧等因素造成“列车精神综合症”而跳车身亡的事件。类似事件不少,还有自己发病伤及其他人的。因此人们的心理健康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对于公交车司机,最好每个月抽出两个小时来进行心里按摩,接受心里咨询,及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是很有必要。公交车的领导会考虑吗?
现代人生活紧张,工作繁重,竞争激烈最易引起心理障碍,然而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心理(抑郁)障碍患者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七成的患者在发病之初不清楚自己是否患有心理障碍,能主动向专业人员求助不到10%。其实,需要心理医生将成为每个人未来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