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岁末年初,很多陶瓷生产企业都举行各类经销商年会、经销商研讨会、经销商表彰会等活动,场景甚是热闹和感人。然而,喧闹过后,我们发觉,同样在陶瓷行业里,我们竟然有意无意地把一向专注供应各类原料的供应商遗忘了!难道,作为整个陶瓷产业大军的后勤部队,来自上游的专注产销陶机、色釉料和原料的企业不重要吗?笔者相信,每一位有战略眼光的陶瓷生产企业掌舵人都意识到,配套的陶瓷产业链里的每一个链条都不可或缺,供应商也不例外。
大大小小的经销商大会每年都开,有个别企业甚至是每个季度每个月份都举行各种形式的旨在提高厂商合作效率增强友谊的活动。这足以证明,企业是很注重市场布局、注重产品推广、注重品牌建设的。毕竟,在和经销商合作时,企业卖出的是产品,收获的是金钱(其实就是最直接的利润、回报)。然而,在面对供应商时,企业买进的是原始“产品”,付出的是金钱(其实就是投资和风险)。或许,旧有的传统思维模式形成的习惯日积月累,终于产生今天我们常见的“重销售、轻采购”的现象。
其实,即使在陶瓷生产企业内部,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重视得更多的是在市场前线冲锋陷阵的营销人员,宠得更多的是有着强大的人脉资源、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终端拓展经验的经销商。相形之下,老板们往往习惯于让行政、生产等部门“自力更生”,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以这样简单的逻辑去推理,陶瓷企业相对地重本厂的销售回笼而轻外厂的采购支出,看来也是合乎情理的事情。
事实上,陶瓷产业自身延伸得很长的产业链的特点决定了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我们还是不能顾此失彼。创业者最清楚,创业初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机械设备、原料、色釉料、石油气、天然气等,这些资源要素缺一不可。即使在企业发展成熟期,当家人的二次创业扩大投资依然最需要这些来自上游的供应资源!纵观近年来陶瓷大户转移的重心和方向就知道,交通、原材料和能源等配套元素都成为了投资工作的重点考察要素。
众所周知,陶瓷是一个资源耗费量较大的产业,“大进大出”成为行业发展的最普遍现象。也正因为如此,才成了陶企频频被环保、路政和经贸等多个部门“关照”的原因:“大进”的原料撒落路面影响市容;入厂的原料、油气制造了污染;超载“大出”破坏公路设施等等。笔者现在重点要探讨的不是这些负面影响,而是强调“大进大出”已成为了企业产销的重要一环,由此联想到作为上游的陶机、色釉料等供应商的作用可见一斑。
在物价飞涨的年代,涨价比起成本的节省,或许没有太多的理由和足够的操作空间,即使是被动地在下游涨价,也未必跟得上上游的涨价速度。进入2008年,各行业的物价涨得让人们不得不再次加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陶瓷行业自然也不例外。行内的不少企业在春节后点火开工时,最早开展的工作就是举行企业内部的形势分析会议,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及应对方案成了会议的重点。既然原辅材料价格的攀升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为什么陶企不能好好地重新审视与掌握着这些资源的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呢?
其实,很早以前,很多供应商就一直抱怨,例如陶企对其产品质量及交付要求苛刻、货款回笼难、合作关系不牢固等等。在强调双赢的社会和年代,任何一方的不负责任,损失的绝不止一方。陶企既然有条件有诚意拿出数以千百万计的钱奖赏经销商以鼓励他们为自己的产品“开疆拓土”,那么,与上游供应商和气坦诚地坐下来好好沟通不也是必要吗?
物价稍微上调,我们的神经就被触痛,倘若原辅材料短缺甚至中断对一个下游企业的打击岂不是致命的?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供应商能够及时保质保量提供性价比优越的产品,足以保障陶企的生产制造流程的顺畅,也由此可满足前沿市场对产品源源不断的需求。有谁能否认,断了“供应”这条链,陶企还有“可炊之米”吗?更换供应商,你的产品性能得到保证吗?拖延供应商的货款影响其资金周转计划,你们的和谐共赢关系能得到维系吗?忽略与陶机、色釉料等上游企业的互动,陶瓷行业的产业链能得到完善吗?
当然,陶企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事实上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如此脆弱,譬如简一陶瓷公司等不少陶企一贯将供应商纳入自己产业发展的一环,这种经营理念是难能可贵的。在与经销商觥筹交错共商大计之余,陶瓷企业能否也伸出另一只手,有力地握一次你们身边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能给你的经销商提供性能优越品质超群的产品,事实上并不只是你一个人。
别忘了,供应商,也是你的财富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