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历史悠久、基础雄厚的中国陶瓷工业正面临着全球产业转移大潮和国际化大分工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的风云变幻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出口政策紧缩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涨环保政策趋紧等诸多因素为中国陶瓷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陶企对品牌化、集约化、国际化、高端化的发展诉求日益强烈,中国陶瓷产业能否跳出“中国制造的围城”,实现由大转强,由制改创的战略转型,走向成熟、平衡、和谐以及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成为整个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2008年是整个陶瓷产业转型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陶瓷行业比较困难的一年。在成本上涨、国家环保新政的驱动下,陶瓷产业转移升级浪潮正席卷全国,佛山和华东产区的中坚企业顺势而行,主动地向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区进行转移,而有些被动的企业在当前产业化政策下进退维艰,一场陶瓷行业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变革运动正在兴起”,在日前举办的第11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暨佛山陶瓷区域品牌与总部经济发展峰会上,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刘a—在演讲中讲到,“战略转型让业内一些人对陶瓷业未来的发展比较担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变革与创新给陶瓷产业带来的新希望、新发展,中国陶瓷产业将会在转型机遇中实现战略突破,完成品牌化、国际化的新布局,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来自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陶瓷制品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2100多亿元,同比增长12.84%,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283亿元,同比增长13.25%出口创汇62.92亿美元,同比增长6.46%。截止2008年4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900多家,数十家企业正在进行产业转移,不少企业已经停产或关闭,80%以上的企业面临转移与升级压力。
产业调整已成为行业问题
“原来佛山最高峰时有400多家企业,现在迫于成本压力、环保压力,已经有近200家企业外迁,而这样的向外运动还在继续。”佛山市禅城区经贸局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陶瓷产业为佛山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但传统陶瓷行业是高耗能、高污染、运输量大的行业,佛山为此也付出了资源、能源、环境代价,现在已经到了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以生产制造为主的陶瓷企业在佛山的生存空间将变窄,以技术创新、总部经济、营销、文化服务为导向的新陶瓷产业格局将更适应佛山经济的发展。”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黄芯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转移不仅仅在佛山存在,它已经成为一个行业课题,而且在未来几年在全国各个陶瓷产区都会出现佛山现在面临的问题。从一个产业的发展来看,产业结构调整不管在世界还是某个国家都是不可避免的。产业的调整和转移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行业来说并不奇怪,如何利用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如何科学合理的引导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是作为行业或者是产区应该考虑和研究的课题,我们应该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创新型社会进行研究和探讨,使行业更加符合政策的规定,从而使陶瓷行业有利于行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
近日,沈阳、山西、山东等省份举办了吸引广东佛山、福建晋江的陶瓷企业投资转移的各种招商会。这些地区已逐渐成为南方陶瓷企业向北迁移投资的集聚地。由于南方陶瓷主产区基于当地资源以及环境压力的加大,发展空间愈加受到制约。近两年,南方陶瓷企业向北方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分流,已成为一种大趋势。其中既有生产基地的转移,也包括销售基地的迁移。
黄芯红认为,无论是传统产区还是新兴产区,只要抓住机遇,都可以在产业转移中受益。佛山陶瓷是可以借鉴的,国外的经验也是可以借鉴的。新兴产区在规划上要注意资源的消耗问题,对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还有用电、用水如何平衡的问题,要做足做好前期工作,尽量的避免因为前期规划不到位产生不良的影响。千万不要为了招商引资而将门槛放得很低,饥不择食。对于传统产区,要明确区域定位,有选择的转出,有选择的吸纳,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区。产业转移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科学布局,才能实现陶瓷产业的战略转型,并推动行业进入良性有序的发展轨道。
因变化而变化寻找最佳策略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我们也必须求新求变,从变中捕捉机会,从变中寻求发展”,中国国情研究专家李春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转移大潮,面对人民币升值、成本上涨、环保新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变化,企业应当顺势而为,主动调整,从调整中寻找最佳路径。佛山发展总部经济既顺应了经济趋势,又符合佛山的发展要求,通过总部基地,佛山陶瓷可以把研发、资本运作,战略规划,技术含量最高的价值链集中在一起,充分利用佛山陶瓷产业链完善基础好的特点,发挥中国陶瓷基地的信息交流、商贸服务、辐射功能,积极参与国内陶瓷产区的区域经济活动,实现全国性的优势资源整合。”
佛山陶瓷城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军认为,经过20多年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陶瓷大国,但时至今日,陶瓷行业粗放的发展模式依然存在,在世界陶瓷的产业链条中处于最底端。在资源、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土地资源、生态资源、能源消耗等都已经很难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固守传统模式,只会将陶瓷产业带入死胡同。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专家认为,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树立世界眼光,从全球的角度破解产业转型期的发展瓶颈,把中国陶瓷放在全球陶瓷产业格局中去重新定位,大胆探索、求新求变,在全国、全球范围内整合利用资源,谋划未来发展新格局。对于总部经济、品牌战略、绿色环保、国际化等新的发展方向,要长远规划、充分调研、大胆尝试,走出中国特色的和谐发展之路。
品牌创新环保是不变的主题
唯美集团董事长黄建平表示,品牌是行业发展不变的主题。2008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陶瓷行业经过20多年的粗放发展,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这客观上也将推动企业的优胜劣汰。2007年是基于扩张、转移即“跑马圈地”的发展方式,而2008年将掀起兼并重组的新进程,是行业真正进入品牌时代的开始,这个进程快的话需要3~5年,中国陶瓷行业只有经过这个阶段,才可能赢得良性健康发展。
东鹏陶瓷董事长何新明表示,陶瓷产业是可以做到环保的。2008年陶瓷行业面临重大转折,节能减排、环保压力对陶瓷行业的转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陶瓷产业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改造、新能源开发,是可以做到环保节能,跟环境相容。跟国家经济发展相协调,跟生态环境相协调的。
周军认为,无论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环保水平,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驱动力。陶瓷业要转变增长方式,寻找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就必须以创新驱动来摆脱产业对机会和资源的依赖。陶瓷产业的创新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构建产业的自主创新体系,抢占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不断升级中国陶瓷在全球产业价值链条中的地位。二是创新陶瓷产业发展模式,开创产业发展新空间。目前中国陶瓷企业利润主要来源于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因此在设计研发、营销、专利标准、品牌输出、资本运作等具有高利润的产业价值链中,仍然大有可为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