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陶瓷的制造中心佛山南庄现在正面临着产业转移升级的严峻考验。一方面是产业内部的低端粗放式发展已经不适应当前环境需要;另一方面产业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源日趋缺乏、环保政策、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退税政策调整及珠三角加速城市化等诸多因素制约了佛山制造业发展。
在产业生存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关键时刻,佛山陶瓷顺应产业转移趋势,推动佛山陶瓷发展总部经济。自去年提出发展佛山陶瓷总部经济以来,佛山市加快推进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目前佛山陶瓷行业有超过50家企业已经或者准备在全国布点,已经明确的投资额为30亿元左右,购买土地约3万亩。佛山陶瓷总部经济日益具体化、清晰化,如中国陶瓷城二期工程在紫洞路和季华路交界处确定选址、瓷海国际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华夏陶瓷城二期工程加快规划、陶瓷文化创意园挂牌、佛山创意产业园实效运作、环球国际大厦建成、东平河北岸规划的编制等。
然而,真正做到让地域性强、运输成本高的陶瓷行业实现制造与服务的分离,佛山陶瓷总部经济之路才刚刚开始。
在日前举行的“佛山陶瓷区域品牌与总部经济发展峰会”上,各路专家就此发表了真知灼见。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2002年我提出了总部经济的概念。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为城市实现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不仅推动了城市功能转型,带动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更推进了制造业向高端环节延伸和升级,实现了区域经济统筹发展。
总部经济有四个特点:一是高端性;二是知识性;三是集约性;四是关联性。这四个特点的集中体现是辐射和共赢,总部经济的实质是将不同区域的利益共同体串联起来,实现共建共赢。一方面企业提升了创新能力、品牌价值;另一方面,区域提升了影响力和聚合效应;此外,行业的提升和聚变带动了科技、金融、文化、消费等领域的提升。
佛山陶瓷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总部经济是佛山陶瓷提升行业竞争力,避免空心化的重要途径。这样的城市转型在国外有很多的成功案例。
实力决定分工,分工决定收益。全球产业转移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只有提升产业含金量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把大部分制造业转移出去,把决策、研发、营销、品牌、战略管理等总部功能发展壮大是实现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目前佛山正面临着产业转移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从长远考虑,走高端、高效、高辐射力,做“佛山创造”是佛山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要实现这样的战略转型,发展总部基地是最佳选择。佛山陶瓷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实现战略转型。
一是通过资本重组,让优质品牌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部分企业的产业升级;二是通过总部经济提升佛山陶瓷产业的控制能力;三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净化产业结构,净化产业环境,使市场经济更加的规范。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刘A—:佛山陶瓷是中国陶瓷业进军世界的一面旗帜。佛山市政府提出佛山发展陶瓷产业总部经济,为中国陶瓷行业的新发展吹响号角,陶瓷企业把研发、资本运作、战略规划等技术含量最高的价值链集中在一起,充分利用佛山陶瓷产业链完善,基础好的特点,发挥中国陶瓷基地的信息交流、商贸服务、辐射功能,积极参与国内陶瓷产区的区域经济活动,实现全国性的优势资源整合,符合国家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中国陶瓷企业总部经济的平台是需要政府和产业各方面的力量,精诚团队、通力合作,需要地方政府整合制造业、生产企业和服务企业的发展关系。这种总部经济的模式关键在于怎么运作,具体的模式是什么,要避免生产跟总部脱节。2008年不仅是佛山面临产业转移,对全国的陶瓷行业而言都存在这个问题。
中国国情研究专家李春华:佛山陶瓷现在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条路是要向海外走;第二条路是向内地走;第三条路是原地转圈走,目前这三条路同时存在。但是无论走哪条路我们都将面临四大埋伏。“海外兵团”占据中国建陶高端市场;国内同行在低端市场低价搏杀;瓷土、能源等资源紧张使得佛山陶瓷生产难以为继;环保执法的严格让陶企陷入排污困境。在此环境下,佛山陶瓷产业必须转型升级,总部经济非搞不可。
佛山搞总部经济最大的优势并不是技术、资源、政策,而是佛山的历史文化,是制造陶瓷的文化基因。佛山最大的竞争力就是要用好文化资源。总部经济生产要素是靠知识、思想、规则来配合资源,佛山如果有总部经济的帽子,有社会资源,有佛山制造标杆、有制造品牌,这些因素凝聚到一起就会产生很多的意义,发挥巨大的作用。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邓耀华:佛山传统的陶瓷产业提出了总部经济与基地的结合,总部经济与现代物流的结合,一个传统的产业怎么跟现代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统一,而且取得共赢,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去年有考察组去欧洲,学习欧洲经济联盟。我看了考察报告,感觉到应该去做这个探索,中国13亿人口,中国未来的经济总量相当于欧洲的经济共同体的总量,欧洲工业文明为我们提出了很多先进的经验与做法,为何在欧洲工业文明诞生先进技术基础上,又出现的信息文明,我们如何怎么把信息文明跟传统的产业结合,这都是要深入探讨的。我们打算在广东做一个案例,就是总部与基地的结合,总部与物流体系的结合。
我们计划用2万亩的土地集中到广东的基地里去,这个办法不是简单的转移,我们会利用基地的共享,用共享来共同处理环保,用共享来统筹工业与原材料,共同去采购或者订购原料,用共享的原理去共同处理环保空气水等等。这样就做到投入小,产出大。这比过去传统节约1/3的土地,我们希望佛山陶瓷可以采取这样的模式,总部留在佛山,制造基地迁出去,它代表了广东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尝试。
佛山市禅城区经贸局局长胡安泉:我很肯定的告诉大家佛山可以做总部经济,去年开始在禅城和佛山就掀起的产业升级的步伐,在2008年1月1日佛山关掉了很多家陶瓷制造企业。有些人对这样的转移有些担心,但是我们要从产业升级的角度看产业转移,不适合发展的、落后的就必须要淘汰。佛山陶瓷发展到一定总量的时候,就必须转移,这种转移决定了陶瓷产业必须搞总部经济,这也是世界500强发展的经验所在。佛山陶瓷发展到今天,具有这样的能力。
产业升级和转移是陶瓷企业成长的内在需求,也是产业成熟的需求,企业要升级,要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行业的江湖地位树立起来,在行业的话语权树立起来,把企业扩张营业能力树立起来,就必须提升自己。
如果企业没有实力,没有转移出去的能力,这样的企业根本走不出去。佛山陶瓷能够扩张,能够走出去,是因为企业有实力。走不出去的企业是长不大的,走出去的企业给犹豫中的企业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走出去的企业可以更便宜地请到劳动力,拿到原材料,可以在世界平台上竞争。这种竞争会逼着没有走出去的企业、犹豫的企业和挣扎的企业下决心大胆走出去。
很多企业你不转移也会死掉,因为2008年是陶瓷产业寒冷的季节,包装箱涨的30%以上,劳动法实施,工资在涨,出口退税在降低,2008年政府不重拳出击,不主动的引导产业升级,佛山陶瓷会死得更多,留下的包袱会更重。
做强陶都讲两个关键,第一是佛山不能没有陶瓷,佛山的陶瓷要做好,提高佛山陶瓷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二是做好佛山陶瓷的创意研发和设计,支持创意产业发展,我们希望能够把创意和设计嵌入陶瓷发展的基础,成为引领佛山陶瓷发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