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淘汰的人”
张先生,38岁,他被抑郁症所困扰,他对我说,和他一起到公司的同事李先生和他同岁,如今因为业绩突出已经被破格提拔为副总了,而他还是一个中层主管而已,他觉得被人落下了一大截,迎头赶上已经不可能了。事业成功已经没有什么指望了。
孙小姐,25岁,她总是抱怨自己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让自己感到特别压抑,她说,我在公司里一天都不开心,如果不是为了这个薪水,我早就不干了。
像张先生和孙小姐这样的朋友很多,共同的特点就是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人”,他们受到的教育一直要做最好的,要最上层的人,事业没有止境,要做到第一流的程度。
【分析】
缺少快乐的方式
但是,我们的社会里,难道到处都有能够让所有的人都感到有意思的工作吗?能够保障所有人都能感到实现自己的价值吗?对工作满意,就把自己的一生全部赌在工作上,对工作不满意,就放下担子辞职走人,这样的职业态度就能保证自己的快乐吗?
看到现在不少的公司管理书籍,以及励志图书,每当说到成功者典范的时候,都会举出比尔·盖茨这些享有至尊权力的人,只有成为他们这样的人,才是成功,甚至才是快乐,才是幸福。
【建议】
第一流的快乐
但是心理学却不这样认为,职业只是一种获得满足的渠道,它只是形式,而不是本质。我们不要把职业看得过轻,也不要看得过重,生活中的乐趣除了工作以外,还有很多,感叹工作不如意的人,其实工作不顺利不是根本原因,而是你现在缺乏快乐的方式。
孙小姐的生活圈子很小,朋友少,把过分的精力放到工作上,并且总是消极地看待事业,总是希望成功可以立刻到来,否定拼搏的过程,更成问题的是,她总是用最有权力感的榜样来要求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让我们去做普通的人,如果没有第一流的家庭背景,第一流的位置,第一流的人际关系,第一流的物质享受,为什么我们不能过好“第二流”的生活呢?在公司里有一个“第二流”的位置,拥有一个“第二流”的爱人,过一个物质上“第二流”的生活。
快乐源于我们的内心,没有必要非得用“第一流”的标准处处要求我们的生活细节。拿出我们的爱给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希望有的其实是“第一流”的快乐。重要的不是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是“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