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网上有人说中国地震局有压制地震预报意见的做法”这一说法,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副司长车时昨天表示,由于地震预报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社会性,政府发布地震预测意见非常慎重。这次地震前,中国地震局没有作出短临预报,同时也没有收到任何单位、个人或团体提交的有关这次地震的短临预报意见。“至于网上发布曾经有人提出过关于这次地震的预报意见的信息,是不符合实际的”。
车时指出,中国地震局支持地震预报科学研究,高度重视个人和团体提出的短临预测意见,但是对这些预测意见的处理有严格程序,要组织专家对预测意见的科学性和可能性进行审定。
他说,现在有很多个人或团体开展地震预报探索,中国地震局一般每年都收到几十至上百份正式短临预报意见。但是,当前地震预报是公认的世界科学难题,收到短临预报总体水平很低,准确的短临预报意见非常少。
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扩散临震预报
防震减灾法第16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程序发布。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前款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
■专家建议
“汶川地震”更名“映秀北川地震”
昨天下午,四川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黄润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汶川地震”更名为“映秀北川地震”。
黄润秋说,学界初步认为,本次地震成因是印度洋板块挤压欧亚板块所致。但是他不赞同将本次地震命名为汶川地震,因为本次地震并非仅发生在汶川境内,而且汶川县城不是震灾最严重的地区。
科学地讲,这次地震应当命名为映秀北川地震。因为映秀是本次地震的震中;而北川处于地震的主震带上,受灾情况更为严重。
黄润秋说,之所以倡议将地震更名,一是为科学,地震名称需要对得起子孙后代;二是出于对地震遇难者的尊重。
有代表性的地震遗迹将被保存
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昨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表示,文物部门将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保存“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有代表性的地震遗迹,供今后科学研究和人们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