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唐代,精美的中国瓷器就开始远销欧洲,受到欧洲人的喜爱,他们把中国称为“陶瓷之国”。 中国瓷器以其神奇的风采、独特的技法、浓郁的民族韵味,震撼着整个世界,并使整个世界受益,从而受到世界人民的称颂。正是基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陶瓷传播之路,使得英文“China”一词成为“中国”与“瓷器”密不可分的双关语。红园瓷器集中国几千年陶瓷制作工艺之精华,为中国瓷器深入世界延续辉煌。
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器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1915年,醴陵瓷器远涉重洋,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的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瓷瓶和贵州茅台酒同获最高荣誉,为中国赢回了两枚金牌奖章。
自此,醴陵瓷器举世闻名,采购客商络绎不绝,一批私营细瓷制造公司相继兴建,当时的盛况大有与景德镇并驾齐驱之势,釉下五彩瓷成为中国陶瓷的一大特色,世界性的创举。
醴陵釉下五彩陶瓷是真正釉下着五彩色的瓷器,是中国陶瓷制品中足以与景德镇最好彩瓷分庭抗礼的里程碑式艺术成果,具有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红园瓷器很好地传承了釉下五彩瓷的传统工艺。简单来说,店内五彩瓷是工匠们将彩色纹样描绘在素烧或未烧的坯胎上,上覆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相当复杂的。由于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釉下五彩瓷的现代精品数量十分稀少。
据红园瓷器总经理陈汇鸿介绍:“造成釉下五彩瓷的成品率低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精品瓷器很薄,但由于是手工拉坯,难度很大。第二,瓷器在烧制的过程中会缩水为原来的4/5,因此很容易烧歪或者变形。第三,由于先铺釉后烧制,很容易造成瓷面出点。第四,釉下五彩瓷是经摄氏1300多度烧制而成的,但烧制的温度很难控制,几度的温差所出来的成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正是由于这种高难度的工艺,才使釉下五彩瓷具有了广为称道的三大突出特点。
第一,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永不退色。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各种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掺和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所制成。这种颜料不像釉上颜料那样需要采用含铅的熔剂来帮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也不需要用低温熔剂为结合剂而使彩料固着在制品上。同时由于釉层覆盖的保护作用,使瓷器能抵抗自然酸碱的侵蚀和实际使用中的磨损。
第二,画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雅明快,具有饱满的水分感;亮晶晶、水灵灵,能给人一种美感享受。这种富于韵味的装饰效果,除彩饰技巧外,也是釉层的作用。覆盖在纹饰上的这层釉,通过高温烧成后,变成了一种玻璃质薄层。由于这个薄层具有莹润、光洁、透明的特点,色彩缤纷的画面就能通过它而显现出来。所以纹样平坦光滑,有玉一般的润泽和光彩。
第三,纹样五彩缤纷,艳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变化丰富。这个特点是釉下五彩瓷器在色彩效果上的独特性,也是这种瓷器适应性最为广泛的主要因素。釉下五彩颜料的组成,除着色金属化合物外,还掺有大量的无色氧化物(如石英、长石等),这就提高了彩料的明亮度,降低了它的饱和艳度,经釉层覆盖和高温烧成,其色彩就显得格外调和、雅致、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