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企业国际化一直是创智追求的目标。
创智很早就尝试开展与海外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也由此带出了中国软件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的一些问题,比如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在国际舞台上缺乏声誉等等。
1996年,在同学的引荐下,我带领团队飞到纽约,准备为美国一家证券公司做分析系统。对于创智的实力我非常有信心,但对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如何做好我们的服务?我说,创智将尽量完美地完成任务。对方却很实际:你的公司的运作状况如何?你了解我们需要什么吗?你如何保证质量?具体的方案?……当时心里有些别扭。这些问题来势汹汹,没有准备的人很难应答。结果,对方认为创智准备不充足,不了解对方需求,对不起,请你走人。美国人在商业合作上不会讲究面子。
1998年,创智参加美国航空公司的总价为50万美元的项目招标,结果败给印度公司。当时我看到的原因是:印度公司的开发模式符合国际标准,管理专业,而且运作过不少成功项目;而创智甚至没有CMM认证(等同于当今软件国际化通行证),美国客户也承认,创智的技术比印度的技术要强,但管理能力太差!
最强劲的对手就是最好的老师
印度短短数年发展成为除美国之外最大的软件出口国,关键之一在于,印度软件业从一开始就把“国际化”作为一项运营准则,公司也大多在美国硅谷有分支机构。他们科学的软件研发流程,也保证了软件的标准化、集约化;而中国软件企业缺乏标准化的研发模式,缺乏专业管理人员,陷入了孝散、软的局面,而且散兵游勇地开拓国际市场,难免被淘汰出局。
2004年,创智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部的专业评估,成为我国第一家通过了国际、国内双认证的软件企业。同年4月,创智又与微软公司(被誉为“世界个人和商用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领袖”)在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成为微软在中国的三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双方在人才培养及培训认证、软件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我不会躺着做梦,生活本身就是梦想
从创业到今天,我也从一个青年人开始步入中年,也有记者曾问过我:“你觉得自己成功吗?”我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今天的我仍然在设定我的巅峰,然后努力一点一点接近和到达。从我的内心来讲,成就感是有一点点。但以我的性格,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对手总在前方!这个世界,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成功或者失败都不是永恒的。
我习惯于不断观察和学习,同时我觉得追求充满乐趣。有记者说,你工作不会觉得疲倦吗?人毕竟不是机器人,但充满激情和挑战的生活更有魅力。钱不是我事业的推动力,否则早就可以抽身而退,也许是来自内心永不满足的欲望:做有价值的事情,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几年前,在我阅读《杰克.韦尔奇》时,深有感叹。中国很多企业家都想充分了解GE的CEO到底在想什么,却也许忽略了:成功不可能复制。GE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你的企业呢?GE在那样的经历和环境里发展壮大,你的企业呢?……所以他说企业要遵从“简单”原则,这跟我们所理解的“简单”不是一个概念;他即使告诉我们成功的原因,两者的理解也会有差距。我们需要体会的是其中深意。所以,其管理方法固然可以借鉴,但可借鉴的也仅仅是其管理的思维和理念。
创智“以人为本,推进市潮,人才也是企业不可忽略的环节。我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衡量人才:一是能力,二是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性,第三就是这个人所具有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公司的忠诚。同时,创智也设计了自己独特而完整的员工业绩评价体系,并且每年将动用纯利润的10%作为员工的培训费用。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每年至少要接受40个小时的培训,出国到跨国大公司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掌握国际技术及管理方法和理念。我想,创智的工作人员,不仅仅被丰厚的薪水和优良的工作环境所吸引,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有着共同的梦:推行“国际化管理,标准化研发,模块化服务”,让创智科技从“中国优秀软件企业”,快速成长为“世界级优秀软件企业”。
应该说我从来都不是躺着做梦的人,生活本身就是梦想!就像我说过:创智不是国有的,但它是国家的;创智是民营的,但更是民族的!今天我还在说,这就是我、是创智的原动力!
丁亮建议:
青年人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懂得欣赏他人、学习他人的优点,并且具备团结协助的团队精神;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到最后,都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擅长自学、能够坚持的人,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