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陶瓷行业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环保压力让众多企业停产、转型;原辅材料价格一路高涨,更是让企业苦不堪言。本报上期A1版刊登了一篇述评《涨涨涨 陶瓷企业没钱赚》,详细分析了原辅材料涨价,陶企利润下降的状况。陶企成本的上涨,来自于原料采购价格的上涨,而原料价格的上涨,又来自于原料加工企业上游更多材料价格的上涨。针对上游化工生产企业的生产状况,记者再次就原材料涨价这个话题对佛山一些陶瓷化工企业进行了采访。
色料厂原料一天一个价
据一位色料厂的负责人介绍,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攀,现在他们企业对陶瓷厂的报价一般维持在10天内,因为原材料几乎一天一个价,而且都是成倍的涨幅。在过去两三年内,原材料价格基本平稳,涨幅都不大。比如铬绿的价格从08年春节后2次进行10%以上的提价,目前还在涨,预计将突破5万/吨。
据悉,今年2月份铬绿生产厂家召开会议进行集体涨价,一次涨了10%;4~5月,铬绿再次涨幅超过10%,价格在38000元左右;5月份,因为奥运会的关系,国家对一些污染大的企业进行治理,导致铬绿价格再次涨价,当初估计再怎么涨也不会超过4万元,但是现在一下子跳过4万元,估计会突破5万元。
熔块厂影响不大
据一位熔块厂的厂长说,熔块主要的原料是矿物原料和化工原料,而矿物原料的价格涨幅不大,每吨在50元左右,而化工原料主要是氧化锌,但是今年氧化锌价格相比去年反而下降了,去年这个时候是每吨24000元,今年下降到每吨16000元。同时,该厂使用煤焦油,价格在每吨2600~3600元,一吨熔块生产成本是750元,不加能源费,去年这时的成本是500 ~550元,因此生产成本相比去年涨幅不大,涨幅在4-5%。但熔块行业竞争激烈,因此我们只针对部分陶瓷企业进行提价,仍有一部分企业没提价,而且销量相比去年下降了些。
企业收款难 采购压力大
记者在对一些化工企业采访时,大都纷纷表示现在采购原材料基本都是用现金,还要排队,而且有时一次性打100吨的货款只提供60吨的货,采购压力很大。
但是作为陶瓷企业的供货商,收款方式跟过去没太大的区别,货款积压很严重,收款很难。因此很多供应商加强与优质客户的合作,对一些付款不及时、利润小的客户进行收缩,基本不再供货,这也使得过去一些信用比较差的陶瓷企业,在这种时候就遇到信用危机。
化工厂提价对陶企影响不大
“我们对陶瓷厂进行提价,其实对他们的影响并不会很大,主要是能源价格对陶瓷企业影响最大。”该色料企业负责人说。对此,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陶瓷厂生产一块砖只用1~2%的色料,只占一块砖成本的1/10左右。例如生产一块800mm的砖,色料成本只占了1.3元,如果按每片砖25元计算的话,成本价格只占5%,而煤占的成本大概在20-30%,记者采访的熔块厂技术负责人对此也表示认同。
能源是企业最大的成本增长点
据色料厂的负责人表示,能源价格去年这时基本在600~700元每吨,现在涨到了1300元/吨,无论是对供应商还是陶瓷企业都是一个最大的成本增加点。 他告诉记者说:“以我们目前一个月100吨油、3000吨产量计算,基本是33公斤的油烧一吨的色料。每吨油6000元,相比煤的价格来说,油的价格是煤的1倍,气的价格是煤的2倍,2700多元1吨。”现在他们的利润只有过去的2/5。
据色料厂家负责人说:奥运会结束后,铬绿价格会跌破4万。由于奥运期间国家对环保抓得非常严,对企业排放要求很严格,为了达到排污标准,企业只能减少产量,产量不稳定,这跟外部经营环境有关。
钛白粉从去年同期的70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16000元/吨,预计奥运后,价格会有回落。因为藏独、反恐等因素,国家限制炸药出售,因此钛白粉开采受到影响。
该熔块厂家的技术负责人说:氧化锌在02、03年,5000多元,04、05年6000多元,去年达到顶峰,现在趋于平稳,预计在下半年后,这些原料价格会趋于平稳,首先奥运结束后,一些禁令会放松,而且这些原料价格都达到顶峰了,不会再涨了。其实很多原料价格疯涨,有一部分是供货商囤积货源,把价格抬得 很高,故意制造市场紧张气氛。
部分品牌瓷砖并未涨价
价格始终是市场最敏感的一根神经,其丝毫的升降,都会打破原有的利益平衡。市场,总是在价格的微妙波动中不断寻求着新的平衡。今年以来,各类原辅材料的大幅度涨价,导致不少陶瓷企业纷纷提价应对。据了解,新一轮涨价从4月份就开始了,最高上涨幅度达10%,大部分企业的上涨幅度控制在5%左右。然而,也有不少企业至今“岿然不动”,靠自身消化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坚守着原有的价格底线。
记者日前从欧神诺公司了解到,欧神诺今年以来产品价格并没有上调,只是削减了部分特价产品。而东鹏、诺贝尔、金舵、嘉俊、升华、特地、红蜘蛛等一批品牌企业,至今同样没有调整价格。正如一位大型企业的市场总监所言,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各企业都在拼实力,能扛到最后一个涨价的企业,肯定是实力强大的企业。而另一位企业的副总经理则告诉记者,虽然企业生产的各项费用都在上涨,但产品涨价很难,能保住现在的价格就不错了,一旦上调价格,很可能会影响到企业销售业绩的下滑。
涨与不涨,都是市场经济下企业正常的行为。但是,通过两类企业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率先涨价的那些陶瓷企业,大都是品牌知名度不高,而靠产品性价比取胜市场的规模型生产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在销售价格中所占的比重较高,成本一上涨,利润就下降,导致企业不得不涨价。而那些靠自身消化成本因素的企业,大都品牌知名度较高,产品售价也相对较高,能够通过品牌的溢价而消化部分成本因素,因此并不忙着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