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企北进西移式的大转移萌生于2006年,去年达到高潮,今年仍没落下帷幕。从总体发展趋势看,这次大转移是一次大浪淘沙式的陶业洗牌过程,期间有的陶企出于自身发展需要,主动向外扩张,布局全国或把生产基地从传统陶瓷产区迁入新兴产区;而有的陶企则迫于环保等成本的压力或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等原因而关闭转产,被淘汰出局。
200多条生产线关闭停产
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建陶生产基地的佛山,当之无愧地成了这次陶企大迁移中的主角,在陶企关转迁移中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据了解,佛山最多时聚集过400多家陶瓷企业,近千条陶瓷生产线。陶瓷企业的过于集中,给当地环保带来了巨大压力,近年来当地政府陆续出台整治措施,提高了环保门槛,一批规模小、实力弱,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中小陶企被列为整治对象。而作为中国建陶第一镇,又处于佛山2+5组团中心城区的南庄,更是首当其冲。截止目前,该镇75家陶瓷厂已有30家在南庄的生产基地关停,余下的也将陆续关停。与此同时,规模大、实力强的陶企,则主动向外扩张,布局全国,新中源、新明珠等不少陶企都在新兴陶瓷产区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
而在山东,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进一步临近,刚性的标准使得山东的环保形势日益严峻,而作为污染大户的陶瓷业,更是被“关照”的重点。5月31日位于山东淄博、临沂的29家陶企被关停,加上前几个月关停的4家,共关停了33家陶企。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佛山、山东加上福建几家因经营不善而关闭的陶企,全国有200多条建陶生产线在07、08两年停产。据悉,停产的生产线以生产抛光砖、瓷片、仿古砖等为主。
300多条生产线点火投产
随着陶企的大转移,一大批新兴的陶瓷产业园(区)在全国多个省市崛起。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内蒙古、辽宁、广西、云南、安徽、陕西等等都纷纷建起了自己的陶瓷工业园(区),承接从佛山、山东淄博、四川夹江、华东、福建晋江等传统陶瓷产区转移而出的陶企。在承接陶企的各省中,江西尤为业界所瞩目,东鹏、唯美、新中源、新明珠、斯米克、蒙娜丽莎、欧雅、欧神诺、金意陶、诺贝尔、欧文莱等陶业名企都花落该省,形成了九江、丰城、高安、景德镇、萍乡等较大型的陶瓷工业园(区)。而辽宁的法库在这次陶业大转移中,也风头甚劲,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不少山东、福建及广东的陶企落户。
而这次陶企大转移,并非简单的把原有的生产设施等从原产地搬入新产地,大多数陶企是在转移中进行扩张、在转移中增添生产线。素有陶业“航母”之称的新中源,就在转移中进行扩张,布局全国,在湖南衡阳、江西高安、辽宁法库、湖北当阳等建立生产基地,增加了不少生产线,而另一家陶业巨头新明珠,同样不甘于后,在变化中求发展,在转移中壮大实力,该陶企仅在高安的生产基地就新增24条生产线。据不完全统计,07、08两年,全国建陶业新增生产线达300多条。
陶业竞争格局由此而变
“近年来的陶企大转移,对中国陶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正面影响。”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丁卫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少弱小的陶企、落后的生产线,在这一轮陶业大转移中被淘汰;而另一方面,先进而实力强的陶企可以占有更多的市场空间,这有利于整个陶业的提升。”丁卫东强调,在这次陶企大转移中,不少大型陶企走出佛山、华东,在全国多个地方建立生产基地,布局更为合理了,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从宏观方面来看有利于整个陶业的发展。
“这次陶企的大转移,产生的直接效果之一,就是改变了或将要改变佛山陶业一家独大的局面。”陶业资深人士张先生认为,“以前中国陶瓷的竞争基本局限在佛山内部各陶企、各品牌之间,随着各新兴陶瓷产区的崛起,这种竞争将变成区域间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