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步入炊煮熟食的定居生活,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民以食为天”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早报记者从南京博物院了解到,清宫食用器皿展日前在南京博物院开幕,精美的各类清宫食器吸引了众多市民观赏。
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就创制出了各种饮食器皿。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饮食更是上升到精神层面,一如《周礼》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到了清代,更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饮食器皿体系,人们以食器数量的多少、材质的优劣、工艺的高低来彰显礼仪、增添情趣。
据南京博物院陈列研究所副研究员周玫介绍,清代美食家、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器具须知》中提出“美食不如美器”之说,民间尚如此,宫廷尤甚。清代朝廷明确规范了器用制度,从而导致了自上而下对饮食器具的高度崇尚。
本次展出清朝瓷器63件,珐琅7件,玉器22加5件,文献1件,家具3件。其中清代展品《千叟宴诗》记载了乾隆五十年(1785年),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一次“千叟宴”,场面空前。《千叟宴诗》共计三十四卷。
此次展出的器皿不仅等级高贵且做工也极具艺术性,一组“十二月花神杯”以12件为一套,一杯一花,腹壁一面绘画,另一面题诗,诗句出自唐诗,如其中的水仙花纹杯上这样描述:“春风弄玉来清画,夜月凌波上大堤。”经考证,其上装饰的12种花卉,并非完全按民间十二月时令花盟主的顺序排列。“十二月花卉纹杯是清代康熙、雍正官窑瓷器中的名品,除青花之外还见五彩,光绪、民国及现代均有仿制。”周玫告诉早报记者。
早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清代乾隆使用过的白釉爵杯和黄釉描金爵杯,据介绍,爵杯是历代皇室御用饮酒具。青铜爵杯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酒器,流行于商和西周,西周以后便罕见其踪迹。宋代,以古物为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兴盛起来,人们重新认识到商周爵杯的原始面貌,之后仿古之风大作,目前所见的仿古爵杯,有银爵、铜爵、玉爵和瓷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