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瓷产业曾作为区域的一张名片,记载着政府和企业家们的辉煌发展历史。产业的调整、陶企的外迁或关闭,触动到每一位关心佛山产业发展的人士的神经。尽管政府对未来作了长远的战略部署,但陶瓷界的学者、企业探讨和争论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
“白天晒晒太阳,晚上数数星星,到处鲜花盛开的美好生活生态环境。”对于佛山的未来,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曾做过如此描述。事实上,记者经过石湾东风路的时候,尽管刚刚雨后天晴,但阳光仍然没能穿透天空的阴霾。
“这里天气经常灰蒙蒙的,污染最严重时不小心还会呛到喉咙”,附近的居民反映。
据佛山气象部门统计显示,佛山市2007年前11个月的灰霾天数就已超过2006年的全年天数,最近5年灰霾天气平均达到151天。
对于政府,面对的不仅仅是改善空气质量,还给市民们一片蓝天碧水,佛山的城市定位,也是迫使有关部门铁心对陶瓷产业进行调整的原因。
“佛山作为广佛都市圈,我们正加快粤港澳的合作。随着2010年佛山城市地铁的开通,这个城市的定位已经在提升,我们可以想象到,在中国珠三角中心的版块,有很多做陶瓷生产厂的企业在这里,这跟城市是不相称。大家会觉得有一种很大的反差,有一种失落感。”
在2008“佛山陶瓷区域品牌与总部经济发展峰会”上,禅城区经贸局局长胡安泉做过以上的表述。
胡局长经常与外商商讨贸易事宜,当和客户谈到引进高精尖产业时,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尴尬”。有一次他和一个做芯片的外商洽谈,当对方了解到禅城有庞大的陶瓷制造业时,立刻就失去了继续深谈的兴趣。因为芯片这种精密电子产品对空气质量要求相当高。每立方的空间只能允许几千个粉尘粒子,而佛山有的地方粉尘含量一立方竟达数千万个!
此外,资源、低价、能源、市场等方面的压力,也对政府形成巨大的烤验,佛山陶瓷已经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刻。
“如果我们不进行产业调整,将来我们就会被调整”,佛山有关部门人士表示。
佛山具有五千多年延绵不断的制陶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改革开放后引进了国外生产线,发展迅猛。30年来,佛山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建陶生产和出口基地,并诞生了一大批全国著名的陶瓷品牌;在技术、配套、人才等方面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从而为佛山赢得了“南国陶都”的美誉。近年来,佛山先后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有关协会授予“中国陶瓷名都”的荣誉称号。
辉煌的历史和成绩,让佛山对陶瓷产业总有割舍不掉的情怀。陶瓷产业曾作为佛山三大支柱产业,在就业、税收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尽管近年来陶瓷产业产值占GDP总值日益下降,已经不到10%,但地位仍然举足轻重。
面对重重的压力,佛山政府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的规划。通过大力发展陶瓷装备制造、陶瓷产业的物流、会展、研发中心等现代服务业,占据中国乃至世界陶瓷产业的制高点。与此同时,对部分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的陶瓷企业进行改造、迁移或者关停。
根据相关部署,2008年,佛山的三百多家陶企中,将有42家陶企被扶持;146家被调整;还有175家需要关闭与转移。在调整的过程中,政府相继出台配套政策,引导分散的陶瓷企业向“总部经济”的方向发展。
目前,佛山拥有中国陶瓷城、中国建陶出口基地、华夏建陶博览城等企业总部聚集区。今年2月,中国陶瓷城二期项目封顶以来,已经有多个企业进驻。佛山政府人士在多个场合均表示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并在政策、土地、税收方面出台支持文件,决心之大可见一斑。
产业“空心化”之忧
陶瓷产业调整不仅仅影响陶企,工人在企业关闭后,也要重新找工作。
“我们也正在观察”,对于政府规划的“总部基地”蓝图,佛山陶瓷[FsTaoci.Com]协会秘书长尹虹也曾有过一些困惑。这位资深专家从1977年就开始跟陶瓷打交道,至今已有30多年,对于佛山陶瓷近两年的急剧变化,他深有体会。
“2006应该算是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高峰”,尹虹分析说,在2005年,尽管陶瓷产业尚未形成拐点,但也有几家陶瓷倒闭的,2006年却没有一家陶瓷倒闭。当中有两大因素,一是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正轰轰烈烈,二是房地产迅速发展带来的巨大需求。
但当时佛山陶瓷的产能已经接近极限了。由于土地供应趋紧,加上能源价格开始走高,企业想新增加生产线几乎不可能得到政府的批准。
2007年基本延续了上一年的形势,即使是08年上半年,陶瓷的市场状况仍没有明显的变化。由于房地产对陶瓷建材的影响要滞后半年到一年,直到08年6、7月份,企业才开始明显感受到市场的压力。陶瓷企业的搬迁关停速度也开始加快。
“当外国人说到中国的产业时,最有可能联想到陶瓷,当人们谈到佛山的产业时,也很容易想到陶瓷”,尹虹向记者表示,陶瓷产业实际上已经成为佛山的城市名牌,陶企大量关停或多或少会有影响,政府建设总部经济,在方向上是正确的。不过,建立怎样的总部?如何建立?各人意见并不一致。
“建设产业总部经济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程,其中的复杂与艰巨很考验政府的智慧”,作为佛山陶瓷协会会长,尹虹经常与一些企业人士交流。不少公司负责人认为,建立陶瓷产业总部经济离不开各大企业的配合,一大批企业关停或者走了,有可能造成总部空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