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31日,中国名牌推进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取消建筑陶瓷中国名牌评价,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不再保留。这是2007-2008年度陶卫行业最大的新闻。尽管最终建筑陶瓷“中国名牌”的保留期限得以延长,但这对整个行业来说,仍然是一次巨大的阵痛,因为“不诚信”的烙印不仅“烫”伤了参与“中国名牌”评定的企业,也使这个行业的诚信体系摇摇欲坠。
虚报数据申请“中国名牌”,这种“撒谎”行为似乎与中国建筑陶瓷工业的地位不相符合。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建筑陶瓷砖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2006年出口创汇17亿美元,国内市场销售额近2000亿元,进口产品在国内所占市场份额不足5%。。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品牌、中国的产品几乎占据国内全部市场,产品执行的标准严于发达国家标准,并有非常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样的行业目前在国内并不多见。很多人说,这种成就与名推委近年来在建筑陶瓷行业实施名牌战略是分不开的,但如今,“中国名牌”却成了行业的伤疤,业界不得不沉思、反省。
痛定思痛,陶卫行业在2007-2008年度的市场表现让人们看到了这个行业重塑诚信形象、重建品牌信誉的决心。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热炒的陶瓷体验馆,有人说是在盲目跟风,但如果从消费的层面来看,实际上是陶卫企业对市场消费需求的体察和跟进。
一方面,在北京市场人们可以看到,不少实力雄厚的品牌陶卫经销商采取了新的“救市”招数:把过去讲排场、撑门面的旗舰店、概念店升级为展现陶瓷卫浴文化的体验馆,比起刻板的设计平面图,更能让富有品牌内涵的生活主张直观呈现;把瓷砖按房间功能铺装好,让消费者看到铺上各种瓷砖的卫生间、客厅、厨房,无疑比把瓷砖傻愣愣地摆在货架上更能体现产品的特质。另一方面,在新产品的研发上,生产商们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产品智能、节能升级等方面,尤其是卫浴产品,借助人性关怀成分以及环保理念的包装,冷冰冰、硬邦邦、白花花的形象得以改观。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诚信的警钟在中国陶卫行业长鸣,重塑行业诚信体系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抛开冠冕堂皇的说辞,摒弃夸夸其谈的谎言,踏踏实实地做好产品,完善服务,就算没有了“中国名牌”的光环,诚信也会给你以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