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业经过10余年的迅速扩张,如今已进入激烈竞争的白热化阶段,业内人士都感叹“陶瓷难做”,许多企业在产品难卖的呼声中度日,甚至出现了停产、半停产,倒闭或拍卖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陶企却生产经营依然红红火火,企业效益蒸蒸日上。根据笔者对湖北部分陶瓷企业的调查情况表明,除了一系列外部的客观因素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仍是企业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经营者素质偏低,管理思想落后。许多企业经营管理者文化技术水平低,思想僵化、缺乏现代化管理知识和市场意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企业仍沿用传统的方法组织生产经营,经营决策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而且竞争意识不强,有章不循,以罚款代管理的现象较多。
二、企业基础工作薄弱,管理整体素质差。许多企业各项管理基础薄弱,制度不健全、责任制不完善、计量不准确、考核不严格、生产不核算、采购无计划,消耗无定额、出入库无记录。职工劳动纪律松弛,原始记录报表、台账管理混乱,厂区乱放杂物的现象比较普遍,设备利用率低下。有的企业虽然有制度、有标准,但缺乏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作风和持之以恒抓管理的精神。
三、质量管理不严,物资消耗高。质量和消耗是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两个关键因素。许多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对产品质量要求不严,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各道工序没有严格的检测标准,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多数企业还没有把全面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推进质量管理与国际接轨、争创名牌等提上日程。同时,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措施不力,赏罚不明,主要物资消耗缺乏合理性和先进性,使能源、原材料消耗过高。
四、财务监管不力,资金流失严重。许多企业财务制度不严,管理松弛、监督不力、会计核算不健全,不注重对供产销和结算各环节的资金状态分析动态平衡,企业内部计划价格不健全或执行不严,存在弄虚作假、隐瞒谎报、滥用职权、挪用货款、回扣成风、费用开支无度、跑、冒、滴、漏严重等现象,从而造成资金周转缓慢,“三非支出”过高,应收未收账款和产品库存增多,财务费用过大,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经营。
五、产品结构调整缓慢,适应市场能力差。许多企业不重视对市场动态的分析调查,营销人员少、素质低、信息闭塞、反馈不灵,超前预测不准确。有的企业不顾市场状况盲目上项目、盲目生产,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产品积压严重,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大量损失。有的企业缺乏长远的经营战略,市场应变能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