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生产大国。但是,中国陶瓷大而不强,在产量增长的背后,仍面临生产过剩,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技术落后,能源消耗大和竞争无序等诸多深层次问题之忧。作为一个仍然存在诸多发展瓶颈、竞争力并不是很强的产业,如何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中抢占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与诸多专家座谈后一致认为,对国内陶瓷业未来的发展,需从以下几个战略方面入手准备并“埋头苦干”,方能有所作为。
规模战略。集团化、规模化是现代企业的基本走势。在国际竞争的汪洋大海中,只有大舰队才能真正打出去。近几年,我国陶瓷行业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使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开始转向规模经营,但还没有形成绝对的规模优势。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国内企业要根据市场定位,找准优势,打破原有的组织形式和区域界限,有意识地在市场竞争中通过优胜劣汰培育大的企业集团,实现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名牌产品和优秀经营能手集中,彻底改变陶瓷行业存在的“小而全、小而散”的弊端。在这一过程中,优势企业要增强扩张意识,敢于以产权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网罗、兼并吸收企业,不断壮大自己。
创新战略。技术进步与创新是企业的灵魂,能否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如果企业不进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不使产品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就很难生存和发展。国内陶瓷工业要不断瞄准高科技、高起点、高标准去构建企业的科技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不仅重视对科技意识的培养、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吸引,还要从实际出发,将科技研发视为后盾,加强产、学、研之间以及外界企业的合作与协调,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去构建自己的研制、开发战略机构,坚持把科技创新当作企业的核心能为精心培育,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设备、创新产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切实做到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品牌战略。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品牌经济,拥有名牌就拥有市场。一桶可口可乐的价格可以高于一桶原油的价格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是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同的品牌。面对全球市场的机遇与挑战,我国陶瓷企业应当有紧迫的商标和品牌意识,注意从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产品品质、产品推广、职工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精心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走名牌发展之路,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管理战略。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规则。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实行科学管理比选择产品方向更重要。国内企业要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同时,大力推进成本、质量、财务、营销等方面的创新和管理信息化,从管理体制、决策程序、资源配置、经营策略、收入分配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采用新思维、实行新方法,通过岗位责任制、成本核算制、质量否决制、行为约束制等的建立健全与完善,大力推进企业组织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等的创新,优化管理队伍、提高管理素质,充分发挥管理者的积极性。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要充分体现“精简、高效”的原则,严格按经济规律办事,按市场规则办事,努力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质量战略。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好的产品质量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今天,国内陶瓷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扎实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努力提高抓好产品质量的业务技术水平,完善售后服务措施,夯实质量基础,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开发高质量、高档次的产品,以优质产品赢得用户、占领市场。
标准战略。从某种程度上讲,国际市场之战就是标准之争。在经济贸易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大量的技术标准。如:环境标准,技术和质量标准,估价标准,安全标准等等。针对具体产品还制定了一整套专门的强制技术标准,而且这些标准大多等同于国际标准。而我国的许多产品因标准体系低于发达国家,而无法实现国际化,导致不少产品由于不达标而被排斥于国际市场。因此,我们要做好国际标准转换的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和手段投入,迅速提高我国转化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加快采用国际标准步伐,缩小与先进发达国家的差距,使自己的技术措施、技术标准、生产体系和质量全过程保障体系迅速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攻城掠地。
营销战略。在国际市场准则下,要求我们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重视国际市场的开拓,减少因国外产品大量渗透而带来的冲击。国内企业要改变“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市场营销,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组织精兵强将研究和开发市场,积极建立现代营销方式,推进营销体制的创新,形成市场开拓的规模效应。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培养一批懂外贸、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推销人才,通过他们积极有效的工作,使产品尽可能多地打入国际市场,使我们的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应有席位。
人才战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群体作支撑。国内陶瓷企业要着力构建各种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做到求贤若渴引人、不拘一格用人、多种渠道育人、借助外脑聘人、诚心实意待人,既要敢用“奇人”、重视“新人”,又要根据需要招聘“洋人”、启用“高人”。下大力气培养各类创新人才,着力培养有创新能力、超前意识、创业精神、善于开拓,既懂技术又懂经济和市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要建立优上劣下、人才辈出的用人机制,鼓励现有人才发挥最大潜能。特别要注意采取招聘,引进和培育等方法,造就一支懂业务,识商法,熟英语,善交际的高素质外贸人才队伍。
特色战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的企业好比“与狼共舞”。我们如何取胜?关键要研究和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靠特色经营、追求个性取胜,这是国际国内的一条重要经验。国内企业要各走各的优势路径,各打各的特色仗,在特色产品、特色文化、特色服务、特色品牌、特色模式上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形成特色优势。
循环战略。世界陶瓷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以节能化、资源化、环境保护为中心,实现清洁生产和高效集约化生产,提高资源的再循环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最大限度的节能利废,达到与生态环境完全相容、和谐共存。虽然我国陶瓷资源比较丰富,但陶瓷工业是一个资源消耗大的产业和耗能大户,如果我们陶醉于目前的资源优势,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和陶瓷需求发展,必然面临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因此推行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实施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产业是当务之急。国内企业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提高资源利用为核心,以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做到充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满足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要求,实现资源、环境、产业、企业、技术的优化重组和合理配置,努力打造陶瓷资源节约型产业群、产业链,走出一条创新出强、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外向战略。中国陶瓷市场是买方市场,是供大于求的市场,如果我们仅在这样的市场上来竞争,生存空间就会受到限制。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陶瓷工业也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不可能仍在一个地区的框架内建立一个完善的具有竞争力的陶瓷工业,只有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国际国内市场一起抓,才能赢得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国内陶瓷企业要树立紧迫感,加强研究外经贸管理,积极实施“走出去,开放型”战略、参与全球竞争,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一方面,通过引进、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扩大国际合资合作,加大引进、吸收、消化先进技术和发展系列产品的力度,实现企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实现在一个新的高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的资源、劳动力等优势,扩大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空间,在外向发展上有所作为,使自己的品牌国际化、经营国际化,走出一条与跨国公司在竞争与合作中生存的路子。在外向战略中,要注意加强贸易法制观念,研究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化解贸易风险,善于利用游戏规则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