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本市举行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对清乾隆年珐琅彩婴戏鸡图纹碗以2500万元的成交价创下重庆艺术品拍卖史上的新高。虽然2500万元只是该拍品的低价,但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个价格也是令人咂舌的“天价”,城中媒体还有将此消息作为头版头条者。而业内人士却认为,对于存世量极少的清康雍乾珐琅彩瓷器精品而言,这个价格实属“低价”。
拍卖会上的绝对宠物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彩绘瓷器中最著名的品种,是中国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顶峰时期的产物。由于其烧造数量少而且当时仅供皇帝秘玩,故显得异常珍贵。早在10年前,香港拍卖会上出现的几件康、雍、乾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均以上千万港币成交,如香港佳士得拍卖行1999年11月2日拍卖一件康熙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纹碗以1212万港币成交;1999年4月26日一件雍正胭脂红地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以1784万港币成交;而在更早的1997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一件乾隆黄地开光珐琅彩山水纹碗,以2100万港币成交。
进入新世纪,康雍乾珐琅彩瓷器精品的市场价格更是一路攀升———2002年5月,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卖了一只清康熙时期胭脂红为地彩绘康熙时期典型的富贵牡丹花卉图案的珐琅彩碗,花叶筋脉分明,画工严整细腻。此碗口径14.2厘米,底部为双方框“康熙御制”蓝料款。最终以700万港币成交。
同年10月,香港佳士德拍卖的清雍正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口径17.2厘米,双方框“雍正年制”蓝料款,所绘梅竹为典型雍正过墙花纹样,配有题诗“芳蕊经时雪里开”,以3252.26万港币成交。
2003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的清乾隆“古月轩”珐琅彩内佛手果子外花石纹题诗碗,“乾隆年制”蓝料款,碗心绘佛手果子纹,碗外壁绘花石纹,并配有“迎风似逐歌声起,宿雨那经舞袖垂”题诗,以2918.24万港币成交。
2005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高16.5厘米,“乾隆年制”蓝料款,卷草形双耳,肩部饰卷草如意,主题纹饰为锦鸡花石。此器为乾隆皇帝特别烧制的赏玩器,西洋画风和传统水墨相结合,惟妙惟肖,秀丽别致,“新枝含浅绿,晓萼散轻红”二句题诗,更添文人气息,为乾隆珐琅彩精品。以1.15亿港币成交。
而最令收藏界惊叹道是2006年11月,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由佳士德拍卖公司拍卖,以1.51亿港币成交。此碗珐琅彩绘杏林春燕图,弱柳扶风,杏花盛开,双燕飞翔其间,一侧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造型秀美,白釉温润,底为双方框“乾隆年制”蓝料款。工艺精湛,为乾隆珐琅彩杰作,最终以1.51亿港币成交。
盛世三朝的御用珍品
诞生于康熙朝的珐琅彩瓷器是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品,它诞生于康熙朝。由于它始源于仿制铜胎珐琅器,故在清宫内被称为“瓷胎画珐琅”。身份地位尊崇的珐琅彩瓷器,制造过程非常的复杂,通常先在景德镇御厂烧成白瓷,然后送抵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烧制成品。故在清末之前,出自清康雍乾隆盛世三朝的珐琅彩瓷器是百分之百的宫廷御用品,绝对不会出现在民间。
康熙年间,开明的康熙大帝拓宽与外界的联系,积极地接受许多新兴事物,各国传教士们携着风尘应天命而来,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艺术的异域灵感。红极一时的郎世宁等西方画家不仅在中国画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间接地影响了珐琅彩瓷器的成长。中国的传统彩瓷,施彩一直是用胶水或者清水,但自康熙开始的珐琅彩瓷器则使用油来施彩。除此之外,康熙年间的珐琅彩瓷器所用的彩料全部采用进口料,其中最突出的一种玫瑰红或者胭脂红色料,与传统瓷器的铁红色和铜红色相比,诠释出完全不同的色感,红中蕴含着阳光般的华丽,用黄金作为发色剂更使其不同凡响而被称为金红。
在康熙朝,珐琅彩瓷器的彩料一直均采用进口料,自雍正六年起,宫廷开始能够自制珐琅彩料,且颜色种类比进口途径接触到的要丰富,但并不排除部分进口料的继续使用。由于雍正帝酷爱珐琅彩瓷,会直接谕示其制作细节,故此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可谓独步清代。
到了国泰民安的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在图案表达上有明显变化。一部分是白地彩绘,以花卉山水为主,基本承袭雍正的风格及工艺,但以青绿山水最为突出。而另一部分则为色地开光图案,有些结合青花或者其他色釉装饰表达歌舞升平的题材。尤其藉着广州海岸通商和多国的进一步交流带来的域外风情,珐琅彩瓷上还出现了以圣经为题材的西洋人物故事画面。
据有关专家介绍,在本次拍卖会上成交的这对乾隆珐琅彩婴戏鸡图纹碗,“为乾隆官窑珐琅彩难得之上上佳品。”这对高7.5厘米,口径为15.5厘米的白瓷胎碗不但选料清纯,胎质坚硬洁白,而且画工精湛,碗内用珊瑚红点染五福捧寿,碗外所绘花卉、婴童、雄鸡无不栩栩如生,而碗壁上的题诗“春风和霭柳絮飞,稚童嬉鸡情趣浓”,为典型的乾隆馆阁体,使整个画面于宝光十足中更添诗意与雅趣。
珐琅彩瓷器从诞生、发展到渐渐衰落,只有百余年的时间,为清代宫廷垄断,专供皇帝、妃嫔玩赏和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其制作风格和画意也是完全秉承统治者的旨意,穷奢极侈的制作成本和凤毛麟角的存世数量,使其弥足珍贵而价格不菲。
据有关资料显示,原清宫收藏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共有400件,其中的300多件于1933年古物南迁后离开故宫,1949年被运往台湾,剩下的40件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手中的珐琅彩瓷器应是晚清流散出宫或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纵观近20年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瓷器价格节节攀升,屡创新高,而珐琅彩的高贵出身,意味着珐琅彩流传到民间的数量非常有限,专家坦言,如果能以“合理”的价格收藏一件确切无误的雍乾珐琅彩瓷器,等于在玩一场有十足胜算的游戏。
对于收藏品市场而言,物以稀为贵的蝴蝶效应远远胜过其艺术与历史价值。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在拍卖市场上屡创高价,与投资空间的巨大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就以前面提到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为例,1985年5月此碗曾在香港苏富比上拍,成交价为110万港币,短短20年的时间,价格就翻了130多倍。而2005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此件瓷瓶在1975年伦敦佳士德的拍卖成交价为1.6万英镑,30年的时间,价格增长了5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