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来的发展,确实谱写了中国陶瓷发展史的辉煌一章。同时,陶业正因产业转移,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陶瓷资源性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等原因陷入一片愁云惨淡之中。
日前,记者从佛山市江湾路到中国陶瓷城路段走访看到,即便已正午11时有余,但许多商铺与展厅仍然大门紧锁,部分商铺更是“犹抱琵琶半遮脸”,半闭的闸门下,几个人围在一起斗地主、下象棋、品茶、瞎扯……市场的萧条状呼之欲出陶瓷行业这番景象确实令人心痛,同时也使人陷入沉思。
据江湾一路某陶机设备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经理唐先生透露,08年以来,他们公司的销售额直线下滑近80%,公司亏损严重,被迫停产,当下准备关闭,转做投资相对较少的同步轮产品。
有资料显示,自2002年10月举办了中国陶瓷博览会后,江湾路一带的陶瓷市场人气旺盛,陶瓷经营户不断增加,6个月时间增加201户,日均增加户超过1家。唐先生向记者哭诉和回忆说,自己是2004年进入陶瓷行业,当时的江湾路一直到石湾镇道路两旁,各式陶瓷产品广告牌几乎把商店外墙和楼顶位置占满,商铺门前车水马龙,一片繁荣,铺位装修得一间比一间有气派,与现在的市场萧条状况形成强烈的反差。
管窥全豹,触目惊心,陶瓷行业此番低迷让人若有所思,可以肯定的是,这绝不是一朝夕造成的,有其历史积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是产品同质化严重?是信息不对称?还是规模的盲扩张?抑或是因为管理的缺陷?陶市低迷,罪过谁来担当?
罪过之一:原材料上涨
产品利润空间骤降
作为高能耗产业,原材料在建陶产品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非常之大,约占到总成本的30%以上。进入08年,原材料上涨的趋势与幅度更加明显。无论是大宗的坯用原料,门类众多的色釉料、化工原料,还是机电配件、运输费用、包装材料……几乎所有的原辅材料都在涨价。
三水精博硅酸盐精细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恒青表示,自去年以来各类原材料不但大幅度涨价,甚至部分原料有钱也买不到。去年八九月份,每吨三聚磷酸钠的市场价格是4700多元,今年元月份涨到了6000多元,而目前已涨到9400元。
据了解,今年以来,除氧化锌、锆英粉等个别材料涨价幅度不大外,钛白粉、铬绿、片碱等各类陶瓷原料加工企业所用的原材料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幅度涨价。陶瓷企业各类原辅材料的上涨使得陶业人心湟湟。
佛山陶瓷企业煤制气所用的煤炭,大部分来自内蒙、贵州和山西,去年底,佛山陶瓷企业从内蒙古采购的煤炭,每吨进厂价格在800元左右,到今年5月份已上涨到每吨1200元。如此大幅度的涨价,使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严重侵蚀了企业本就微薄的利润。国家发改革委6月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国际原油价格创下了每桶139美元的新高,单日上涨幅度高达10美元。7月份,油价继续拔高,电价也跟着提价,自7月1日起,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原油、煤炭、矿产类原料和化工类原料的大幅度上涨,使陶瓷企业利润不断摊薄,部分企业开始徘徊在亏损的边缘。
年初以来,建陶企业的采购成本平均涨幅超过30%。相比较而言,建陶产品的提价幅度远远小于原材料涨价幅度。据了解,新中源、新明珠、能强、博华、顺成、腾达、华泰、蒙娜丽莎等诸多企业5月份以后,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价,但提价幅度大都在5%左右,超过10%的企业并不多见。对于一些品牌溢价较高的陶瓷企业,其应对成本上涨的消化能力要相对强,但依然面对莫大的压力。一些怕丢失市场份额的陶瓷企业,至今并未贸然提价。一些提价后的陶瓷企业,其销售业绩却有下滑态势,从而导致企业在产品提价方面慎之又慎。
罪过之二:产品同质化
品牌陶企叫苦不迭
如今行业内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一种新产品推出,没多久就有类似产品蜂拥而至。在欧洲,陶瓷品牌与品牌之间,花色、纹理都不同,相同的产品很少,原因就在于欧洲企业不仅有创新意识,还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反观中国陶瓷市场当下,某品牌的抛光砖横空出世,市场反映良好,不多时,各大陶瓷展厅便出现了类似的琳琅满目的“孪生姐妹”产品。面对日益凸显的产品同质化,很多企业束手无策,只能加快研发速度,然而这并不是治标治本的方法,抄袭、仿制使得陶瓷行业严重同质化,这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
佛山石湾雾岗路某陶瓷批发市场经销商张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深圳华强北的手机市场可以出现畅销全国的‘山寨机’,陶瓷市场也一样,与其在研发上投入那么多钱,还不如仿,觉得哪个产品好,‘拿’过来就行了。”正是因为如此,广大善于运用“拿来主义”同行们让善于研发的品牌陶企叫苦不迭。“现在我们去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尊重,而是招来‘白眼’,因为人家觉得我们不是去做生意的,而是去‘抄’他们产品的。”东鹏陶瓷北京区域销售总经理赖成东表示。
上海陶一郎公司的战略定位是“以个性名义存在”。其旗下的“陶一郎”和“红蜘蛛”两大品牌在终端市场可谓比翼齐飞,均以不同风格赢得大批终端消费者的青睐。据陶一郎相关负责人白先生透露,陶一郎自主开发的不少产品可谓填补了国内高档瓷片产品的空白,这样自然会促使该品牌迅速占领高端产品市场,并成为引领瓷片新潮流的主力产品。
罪过之三:规模乱扩张
陶企根基不稳生存力不从心
纵览国内成功的建陶企业,都是采用先生存,再发展的策略:在产品上,先易后难,而不一味的追求“高档次”、“高科技”在规模上,先小后大,先土后洋,而不是一味追求世界“最大、最新、最先进”在市场上先近后远,先民用后宾馆,待自己企业发展了,“羽毛丰满了”产品上档次了,再进入高档宾馆。某些陶企违其道而行,但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就陶瓷企业而言,扩充新领域可能会产生两个结果:要么开拓新的增长点,要么精力分散导致经营停滞。如果陶企还未充分控制核心业务的价值利润,就急着扩充新的领域,结果就很明显:企业的规模扩充了,赢利能力却下降了,而且更不容易应付竞争对手的攻击,进而又丢失了原有的核心业务。
我们的陶瓷企业,很多烧煤的企业没有办任何手续,私自上马,采用的是落后的设备和工艺,生产出来的是低档次的产品,短期可能带来一定的利润,但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路子会越走越窄,给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罪过之四:管理缺陷多
人才频繁跳槽资源无形流失
7月25日召开的“东鹏博士后工作站科研成果发布会”上,由东鹏博士后工作站全面负责研发的纳福娜洞石已在当天宣告全球正式上市!在佛山举行的美国陶瓷采购节上,来自国外的50多位专家对东鹏纳福娜这一高端瓷砖产品感到吃惊和意外:“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像石材的瓷砖。”东鹏博士后的工作站的成立及其产品的成功,再次强调和印证了人才的重要性。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的观念已经成为全世界陶企的普遍共识。但是,因为经营管理的不善,陶瓷行业人才流动频繁,已造成最大的资源浪费。陶市的低迷,与人才的频繁流动和流失不无相关。
技术型人才,直接关系着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建陶产品市场,新的产品是刺激消费的重要原因营销型人才,则直接关系到市场的推广,特别是现在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下,优秀的营销人才对于买方市场的开拓显得难能可贵。
据某生产仿古砖的品牌陶企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公司一位营销副总辞职之后,公司受到了一系列的连锁不良反应,不到一个业,原来其带领下的营销团队纷纷以各种理由请辞,他们前期的老客户也因为这位营销副总的离开而流失。可见,人才流动不一定会对公司业务造成直接损失,但会在队伍管理、营销理念、手段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而间接地影响到业务发展。”
罪过之五:信息不对称
陶瓷销售受挫消费呼唤实价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就陶瓷行业而言,各交易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严重。
因市场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弱势地位,广大消费者纷纷呼唤商品的明码实价。近年来,团购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正已火热之姿席卷全国各地。团购表现出的种种优势成功地点燃了广大消费者的热情、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火热参与,并让众企业品牌达到了形成规模效应、扩大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增强品牌广告效应的目的。
08年5月9日~11日,国内陶瓷行业的龙头企业新中源陶瓷,包下专列,请来了近千名的江西省消费者赴佛山购买陶瓷。新中源陶瓷直接让利消费者,并以最低的优惠价格、产品齐全,引来了消费者的狂购。
南昌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的负责人胡新峰就曾对团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次完全颠覆传统的陶瓷销售方式,与一般建材团购不同之处在于,它把消费者、厂商、经销商三方联合起来,直接‘杀’到厂家砍价,把更多实惠还给消费者,真正做到了还原陶瓷的真实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