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奥运会开幕式历史,点火仪式最初是中规中矩的,只要体现出神圣和庄重的内涵就足够了。但人类的想象力终于给了点火仪式创新的翅膀。奥运会开幕式最引人注目,最后的也是最具悬念的环节就成了点火仪式。
纵观近几届奥运会,点火仪式沿着一条从体现科技含量到体现文化含量的轨迹运行着。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首次将卫星技术运用到点火仪式上,高科技的运用让全人类都感受到了震撼。然而,高科技更容易让人突出尖端技术的张力,弱化了文化魅力。实际上,技术化的程度越深就越物质化,越物质化就越让人缺乏想象力。科技必须与人文结合起来。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东道主别具匠心,一名射箭选手用弓箭点燃火炬的方式,令人叫绝,也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就是点火仪式的故事化。在暂短的点火仪式中,讲述一个故事才能引人入胜。2000年悉尼奥运会,水中点火将故事化的点火仪式演绎成神话。水与火本来是不相容的,但在悉尼奥运会上,水与火融为一体,也象征了奥林匹克的大团结。
显然,北京奥运会的点火仪式在体现高科技的基础上,继承了故事化、人文化的理念,李宁在空中沿着“卷轴”奔跑,构思精妙,叙事宏大,将夸父逐日的中国远古神话与追逐奥运圣火的理念绝妙地结合在一起。从东方到西方,从远古到今天,北京奥运开幕式点火仪式,中国人表现出伟大的想象力。
许海峰熊倪是替补
许海峰因体力原因落选
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手是由体育总局呈报的,7月份才定下来。射击传奇名将许海峰原本也是候选者之一,但由于无暇训练和体力等原因没能最终成为最终的火炬手。
于是,除许海峰外,熊倪也成为候选人。而一旦他们两人都有意外情况无法担任主火炬手,另外还有两名小伙子担当后备一直在训练。
30天体重掉了10斤
为了完成3分10秒左右的空中奔跑,李宁一个月前就开始在鸟巢接受秘密训练。尽管他曾经是一名身手敏捷的体操运动员,但那毕竟是20多年前的经历。今年已经45岁的李宁在体力上肯定不如从前。另外,李宁是被钢索提升到空中,在牵引下,进行空中奔跑,要展示出空中的漂移感,与他从事的体操项目完全是两回事。因此空中奔跑训练对李宁完全是陌生的考验。为了保密的需要,他每天都是深夜去鸟巢训练,也让他在近30天的时间里体重掉了10斤。
点火身份 妻子都不知道
出于保密的要求,李宁对自己担任点火火炬手的身份密不透风,就连他的妻子和家人都不知道:“我只是说,我在奥运开幕式上有工作,至于做什么,我没有对任何人说。”李宁每次去鸟巢训练空中奔跑,都对家人说是奥运会的工作。也就是说,他的家人也是在开幕式前才知道李宁点燃奥运火炬台。
退役后,李宁从商至今,现在已经是坐拥16亿身价的富豪。2008年,当李宁与奥运再次相逢时,我们又看到一个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那个体操王子。 本报记者 梁军
“凤凰衔火”最后遭弃
据张艺谋团队透露,开始设计的方案是在火炬手的跑道上逐渐展开一幅长长的画卷,随后运动员将沿着打开的画卷奔跑,后面是所有火炬手传递的画面,团队计划把2万多名火炬手,一个不落地依次展现出来。随后在到达点火点时,将出现一只飞翔的“凤凰”,凤凰用嘴轻轻地衔起运动员手中火炬的火种,飞向主火炬,在点燃主火炬后,凤凰会继续飞翔,燃烧,直至最终翱翔天空。
张艺谋团队称这个设计方案在倒计时128天的时候就报给了国际奥委会,奥委会官员看后非常满意,不过这个精美的方案却最终没有实施。
张艺谋说,“这个方案遇到了两个技术问题,凤凰必须显现出来,但空中却布满了钢丝,并且横向的钢丝特别多,十几道,让凤凰的造型很难摆好;其次经过现场的测试,影像打在凤凰造型上取影的时候,必须把灯全部关死,影像打到这上头才有一定的效果,否则效果就很弱,但显然不能把周围的灯都关掉,也不能把背景灯都关掉,因此造成了凤凰衔火种点燃火炬塔的方案最终没有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