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当代陶瓷企业发展之路,有一个普遍的迹象,基本上是由一个产品成就起来的。科达机电现在是一个在世界陶瓷装备界上算得上“牛”的企业,但当年是靠一个磨边机做起,之后出了抛光机,再后到压机、窑炉、石材装备,成套工程装备。当代世界最大的压砖机厂家恒力泰,当初很长时间是维修厂,产品很杂,做不起来,后来抓住600吨全自动液压压砖机为起点,持之以恒,将压砖机做成系列产品,成就一个大企业。当代众多的陶瓷制品企业,究其出身,绝大多是从一个产品做起而发达起来的。
从抛光砖问世以来,各厂家热衷围绕表面花色不断推陈出新,你追我赶,而对抛光砖的内质升级关注较少,抛光砖的“防污难题”也一直未能解决。有专家指出,花色开发只是“小创新”,内质升级才是“大革命”。貌似热闹的花色之争,解决不了行业深层次的升级之忧,自行业开发出“微粉砖”后,新品一直围绕“微粉”作文章,正打聚晶微粉、反打聚晶微粉、微粉加线条等。微粉砖及其升级版聚晶微粉成为近几年来抛光砖的主流产品。尽管如此,大多企业仍然没有放弃对抛光砖的研发投入,致力生产出引领抛光砖市场的主流新品。聚晶微粉的创新主要是依靠设备的创新,而设备的创新是硬件的投入,在投入的比例中占非常大的比重。
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命力长盛不衰、创造名牌的动力。持续创新成为陶瓷企业强劲的核心竞争力。
如在1988年,鹰牌陶瓷就率先开发了立体印花彩釉砖,开创了建陶行业新的里程碑;1990年,是首家开发并规模生产出水晶印花内墙砖、贵金属印花釉面砖的企业,引导了内墙砖的新潮流;1994年鹰牌是全国首家大规模生产600×600渗花瓷质砖企业;1996年,研制出大规格仿天然石抛光砖,推出世界第一块弧面砖;1997年在全国首创大规格瓷质板材外墙干挂技术,进一步扩大瓷砖的应用范围;2000年,国内首家推出真石韵巴洛克系列超微粉加渗花瓷砖。在2007年,创新推出岩洞石、江山多娇、御玲珑、雪原石、海金石、金品石、雅士、简·爱等行业巅峰产品,再度成为引领家居装饰潮流的时尚先锋。
今年7月份东鹏陶瓷推出纳福娜洞石,产品的纹理和天然石材非常相似,采用岩变技术,将线性效果与颗粒效果融为一体,使原来较为单一的仿石材纹理,提升到更接近意大利原产天然TravetinoNavona石材的自然色泽、自然纹理、自然质感三大层面的境界。东鹏曾推出备受业界瞩目的抛光砖如:金花米黄、天山石、飞天石、砂岩石、珊瑚玉、卡拉拉、洞石,每次新品的推出都引起业界的关注。研究东鹏的历史,可看出其在产品研发和设备投入方面下很多工夫。
蒙娜丽莎公司通过配方、成型工艺及装备的创新,率先在国内推出了采用干法压力成型、高温烧结工艺制备、尺寸达到800×1800(mm)、厚度为3—6mm、吸水率小于0.5%的大规格超薄瓷质板材。
近期新中源陶瓷推出新品第四代微晶石“玉品晶界”,突破了微晶石单种色调效果,全面模拟天然石材丰富变幻的色泽和纹理。自2003年推出第一代微晶石“玉晶石”以来,发力于复合板微晶石这一新型的陶瓷领域,加强了新产品开发力度,在半年时间内,推出第一代标准形式的复合板“玉晶石”、第二代彩色网纹着色的“晶彩玉晶”、第三代通版立体着色的“玉韵风华”。以上的产品创新离不开陶瓷设备的创新和支持。
由此可见机械设备的创新重要性。有识之士在中国大陆引进第一条陶瓷流水生产线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在短短二十年内陶瓷行业的发展速度如此迅猛。二十年内陶瓷企业不断面对机械设备的引进与创新,经历了一个从引进到创造的阶段,现在国内的陶瓷机械行业日益发达,部分技术甚至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陶瓷机械的研制技术的许多创新也仅为中国独有,这一点让人深感欣慰。
设备改造和科技创新是企业活力之源。企业能否保持技术优势是制胜的关键因素,只有主动,积极深入地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才能彻底改变企业原有面貌。如果一家企业的生产设备老化,生产效率下滑,造成对产品的质量控制难度加大和生产成本偏高,必须投入资金进行改造才有生存发展的空间。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既需要设备方面的硬件投入,也包括技术改造方面的软投入,更新改造成本非常大。从科技创新的特点可以看出,科技创新是企业获得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它可以改善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附加值、促使企业牢固占领市场、促进企业发展,它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工艺革新、技术更新、人才纳新、技术引进、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技创新,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寻找切合点,找准切入口,着眼于世界科技的前沿,注重创新实效。一是要积极建立自己的科技开发机构,使企业的科技创新有组织保证。要努力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确保企业技术开发的主体地位。二是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依靠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三是加大“产学研”合作,依靠科研院所促进科技创新。积极与科研院所进行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借助科研单位和高校的技术人才优势,加速企业的科技创新。四是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借助外力推动科技创新。努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反映现代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技术和项目,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将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在配套中不断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在协作中消化吸收先进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