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也有陶瓷产业集群?”在北京从事陶瓷销售两年的王伟锋满脸诧异,因为不仅没听说过,也不太能理解,陶瓷轻工企业竟会在重工业城市聚集。
但事实上,沈阳市法库县在三年时间内,先后吸引来自潮州、佛山等地的138家陶瓷企业落户,开工建设各类生产线440条,实现年产值
100亿元,产品包括日用瓷、艺术瓷、工业瓷、电瓷、特种瓷、卫生洁具等12类27个品种,并形成西班牙、韩国、佛山和潮州“四大工业园”。
“‘重工业城市’沈阳能够形成陶瓷产业集群,除了比广东的佛山、潮州等传统陶瓷产地更低的投资成本外,还有一个原因,即沈阳独特的物流优势,使‘总部与生产基地分离’的产业转移模式顺利实现,有效解决企业转移过程中‘水土不服’问题。”在8月7日召开的“2008中国(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筹备会”上,区域经济专家孙洪涛表达上述观点。
在他看来,通过沈阳打造的“1小时交通圈”,1小时车程之内就能到达周边6个城市,
沈铁在4小时之内更能到达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周边地区,甚至可以辐射日本、韩国、蒙古和俄罗斯等远东地区,企业管理可以接受这样的距离,而物流上也符合需要。落户沈阳的成本比较账
作为一个新兴品牌,象山陶瓷在沈阳建厂才两年,产值就达9000万元。能在这短短两年时间里发展到如此规模,是因为其产品有着低成本优势。而这种成本优势,主要归功于生产基地落户沈阳法库。
“落户前,我们考察过广东周边的一些工业园区,这些地方地价贵,人力资源、水电费用也相当高。但在法库,这些要素的成本价格低很多。”象山陶瓷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落户之前,他们算过一笔投资成本比较账。
而记者在相关人员提供的一份《法库与珠三角地区投资成本分析对比表》上也看到,法库的电力0.5元/度,而佛山平均达0.7元/度,意味着法库比佛山低27%%;煤炭从矿区运到法库仅为570元/吨,运到佛山却是780元/吨;法库还有劳动力的优势,法库的劳动力成本大概是800元/月,佛山已经达1500元/月。此外,辽宁法库作为国家一类矿产资源大县和全国瓷府基地县,有着丰富的原材料,有30多种可以做陶瓷的高品位的非金属矿产资源。
实际上,除成本优势外,沈阳独特的物流优势,也是吸引佛山、潮州等地企业的原因。
“近年来,沈阳打造的‘1小时交通圈’和沈铁大提速,都有效地缩短了沈阳和周边城市的距离,有助于实行‘总部与生产基地分离’的企业经营模式。”长期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李国鹏解释称,由于法库位于中国与东北亚市场板块的结合部,与俄罗斯、朝鲜、韩国接壤,与日本隔海相望,具有开拓东北亚市场的优越地理位置。产业链本地化呼之欲出
在法库的陶瓷产业规划中,陶瓷运输专线、大东北陶瓷城、陶瓷工业学校、陶瓷检测与研发中心、东北瓷都商会、东北瓷都博物馆等一系列配套项目将陆续上马。“陶瓷行业在这边只算是初步成型,目前只是作为广东陶瓷企业的承接基地,远没有形成区域品牌效应。”李国鹏教授说。
事实上,针对这一局面,法库正在着力解决本地化产业链配套:开辟一个完整区域———现代陶瓷科技园,通过引如高科技企业,带动本地企业技术研发,力争实现技术本地化;引入集生产、展览、销售于一体的“大东北陶瓷城”专业市场和物流经济区,希望通过这种布局方式,实现产业链本地化。
此外,为承接佛山、潮州两大传统陶瓷产区的产业转移,佛山工业园和潮州工业园也已开工建设。“这两个园区将与‘西班牙工业园’及‘韩国工业园’一同作为打造国际陶瓷品牌的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