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有位美女打电话问我:“刘翔的比赛就这么完啦?”
我说:“那你还想怎么着?”
她心有不甘:“可我等着看他夺冠呢。”
我知道,很多人无法接受刘翔受伤这一事实。2007年的一次民调显示,刘翔在家门口卫冕,成为国人最为期待见证的奥运盛景。没错,在刘翔受伤之前,我对此也抱有美好愿景与祝福。但现在,我“自动”放弃这一念头。原因很简单,一个运动员伤了,无法坚持比赛了。因此他退出了,卫冕自然无望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但我惊讶于少数人的想法,他们认为刘翔弃赛是一种不负责任临阵脱逃的懦夫表现。
他们为刘翔选择了一条自视正确的道路,那就是坚持跑完第二枪——不,是“走”完第二枪,“走”完110米。根据他们的逻辑,当刘翔因跟腱部位诱发剧痛而无法跨越栏杆时,就应该从栏底下悲壮地爬过去。
如果可以,少数人一定希望刘翔按照这个“精心设计”去做,以这样一种悲壮苍凉的“行为艺术”方式,来满足与捍卫他们强烈的自尊心。
因为,刘翔的退赛,已经让少数人自觉颜面尽失,民族自豪情绪以及民族宣泄欲望遭受重挫。他们希望,刘翔用这样一种坚持作战的方式来进行弥补——是的,这些人的心灵太过脆弱,需要索赔。
这就是少数人所谓“高尚”实则“大而无当”乃至“假大空”的体育运动精神观。这么多年,他们一直认为:劳模病了,就不配得到休息,而应继续带病坚持工作。同理,刘翔伤了,也不该临阵逃脱,而应继续参赛彰显英雄气概。在他们的意识里,英雄是不可以失败的,即便失败了,也应该以“最体面”的方式失败。
起初,刘翔是被奉若神明的,结果当刘翔亲手砸毁了自己的神像,他们就接受不了了,希望偶像尽快实施自我修复。说到底,他们还是出于私心,为继续在心目中加固神坛而置偶像的身心健康于不顾。由此,我看到了少数人虚伪自私道貌岸然的嘴脸。
而这些人不肯正视的真相是,英雄也是人,英雄会受伤,会失败,会感觉到疼,会有白头的一天。
因此,刘翔没必要去迎合某些人浓重的“悲情意识”,取悦他们空洞的”英雄情结“。他以最为理性的方式,以对自己身心健康负责的方式,选择了退赛,反抗 着那些“非理性”的天真想法——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首先 应当考虑的是努力延长自己的职业运动寿命——而非逞一时之勇,以取悦他人为己任 进行自我报废。
自从雅典夺冠之后,刘翔被赋予了太多象征意义。但抽丝剥茧,返璞归真,他 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位运动员。 北京奥运会将“人文奥运”放在了首要位置。在“人 文”词条解释中,我发现了这么一句感人肺腑的温暖话语:人文的核心是“人”,以 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