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窑”为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座官窑,在清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官员熊希龄先生上书湖广总督端方,由政府拨银十二万两在湖南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校。1906年创办湖南瓷业公司,专程从国外引进了新式设备,设置陶瓷样品陈列室,供学生学习制造,培养自谋改良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烧制出闻名世界的釉下五彩瓷器,突破了中国陶瓷史上单色的釉下彩瓷的局面。醴陵釉下五彩瓷成功创烧后,以其独特的魅力获得了各项金奖。1907年—1915年间, 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先后在“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意大利都朗博览会”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得四项金奖,从此, 醴陵釉下五彩陶瓷名扬天下。
解放后中央政府将其定为“国瓷”,为社会主义服务,被选为国家专用瓷,有些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元首及领导人,后被世人称之为“红色官窑。”受世人称赞。如今醴陵釉下五彩陶瓷,已经成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收藏关注的热点, 醴陵釉下五彩从晚清创烧到成功烧制,由于当时社会特殊的历史环境所决定, 像宋代汝官窑一样前后仅有一二十年的辉煌时期,制作的精品非常少,经过近百年的洗礼,现今存世的釉下五彩作品十分稀少,且极为珍贵,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近日,一件宣统元年制造的国宝级醴陵窑釉下五彩凤尾尊在湖南面世,它的出现更进一步体现了当时官办瓷厂进贡选样的事实。湖南有关文博单位人员及湖南省收藏协会的一位文物鉴定专家对此瓶进行了初步鉴定,连声叹道:“醴陵窑国宝瓷器,太漂亮了,太漂亮了!!!象这样精美的醴陵窑藏品北京故宫也很难找到”。
此瓶高60cm,口径32cm,底蓝料行楷书款“宣统元年湖南瓷业学堂制造”。器型为古代有名的“凤尾尊”式样,大喇叭口,但又与古代的凤尾尊有一定的区别,瓶口大并慢慢向下收敛,线条更优美,更显得瓶子庄重大气,这就体现了当时陶瓷艺术家的一种创新之作,这种创新在很多醴陵窑陶瓷艺术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最有意思的是此瓶与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得金奖的釉下五彩双鸟瓶是同一造型,所以大家又叫“巴拿马瓶”。此瓶以工笔重彩的工艺手法,采用代表吉祥富贵的锦鸡及牡丹纹为装饰,又采用釉下五彩中极少见到的“斗彩”工艺手法进行绘画,即釉下五彩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方法。
“斗彩”的名贵大家是知晓的,在明代,就有“成化一斗值万钱”的说法。此瓶花叶、枝杆、锦鸡纹饰部分以釉下五彩装饰,花朵、石头、蝴蝶、边饰则以釉上彩装饰;特别是在瓶子的口沿和脚边发现用粉彩、金彩装饰纹,釉下五彩、釉上五彩、粉彩、金彩同时装饰在一件花瓶上的工艺装饰手法,这是在中国的制瓷史上没有的先例,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釉下五彩属于高温瓷,采用“三烧制”烧成,高温烧制最容易变形,大件更难,所以醴陵窑制作的大件作品非常稀少,是受当时的条件所限制。并且此瓶无论从造型、绘画纹饰风格、款识来看,都是当时制作的一件最经典的釉下彩瓷精品,并且当时应该是进贡朝廷的御制品,为何流落民间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这件宣统元年制造的釉下五彩加釉上五彩及粉彩描金锦鸡牡丹纹凤尾尊,流传百年而保存得非常之完美,真是值得庆幸。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大小差不多的花卉凤尾尊,口沿尚有缺损,也被列为馆藏珍宝。由于醴陵窑釉下彩瓷的存世精品极少见到,据本人所考证及所见到的晚清至民国醴陵窑瓷器中,一些国有馆藏和私人收藏的醴陵窑瓷器珍品都难能与之媲美,所以称之为“国宝重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当记者问到专家此件釉下五彩官窑凤尾尊现在的收藏价值时,专家久而不答。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专家含笑道:“那件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金奖的瓶子估价都上千万,而这个打个五折也值500万吧,但这件御制凤尾尊无论从制作工艺、绘画艺术、装饰手法等多方面都超过了那件得金奖的巴拿马瓶,所以有关收藏人士还冠以“巴拿马之王”之称。”
“巴拿马瓶”,指的是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的醴陵釉下五彩扁豆禽瓷瓶(又名竹鸡喇叭瓶),是1911年湖南瓷业公司的经典之作。现存湖南湘瓷科艺股份有限公司(原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瓶高46厘米。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意义,有关文物专家估价千万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