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返6年前曾到过的贞丰县龙头大山里的挽澜乡窑上村,在这古老村落,烧制陶器的龙窑炉火已熊熊燃烧了近600年。和当年不同的是,那时村中80%的人家都手工从事制陶,家家都有制陶作坊,村中有30多座龙窑燃烧,而现在600多户人家中只有10多户仍在继续着这古老的制陶手工艺,仅剩3座窑在燃烧。当年每天有4大卡车“烧货”出山,村中仅制陶一项年纯收入在700多万元的景象已不再。
村民告诉记者,由于他们传统的手工制陶技术落后,加之现在上市的塑料、玻璃器皿及精致陶器很多,选择土陶的人少了,于是销路不如从前,烧窑的村民渐少。现在40岁以下的壮劳力大都出门打工、经商去了。早年做土陶红火时有积蓄的村民,已经进县城买商品房,迁出了大山。少数仍继续烧窑的人家,也许是物以稀为贵,产品也不愁销,户均纯收入在万元以上。已做了16年陶器的徐宇庄告诉记者:丢了这门手艺可惜了,只要有可能,还是继续做下去,还没到了做不下去的程度,现在的关键是要在保持土法制陶的基础上,更新技术、形成有自己特色、市场对路的产品。
孩子们在给小件陶器上釉
由于村所在地域出产丰富的煤炭和富含石英的陶土,给制、烧陶器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上世纪90年代初制陶业红火时,村民还自发组织有制陶合作协会。
窑上村的制陶历史,据老人们说,要从永乐6年(公元1408年)算起,当时从江西来的教书先生甘人,把制陶技术带到了该村。
有老人说,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这里还办过南丰瓷业有限公司,当时还派人到景德镇学习,回来后把原来的土釉工艺改成了彩色的瓷釉工艺,改进了窑上村的制陶工艺。
抬着做好的陶坯来到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