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涨得像眉毛一样慢,物价涨得像头发一样快”——去年以来,眼看着物价高涨,不少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谈起工资,不少人一肚子怨气。
“想都别想,我都21年工龄了,工资才722元,单位效益不好怎么涨工资?不象人家公务员,涨工资是公务员的专利。最好别涨,涨了,物价也涨,就害死了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了。”一位网友在某论坛发帖抱怨。
看完这些不禁会使人陷入深思,提到涨工资,为什么老百姓会如此惧怕?
“单位效益不好怎么涨工资?”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优胜劣汰是法则,而且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生存和发展应当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根据我们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在我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在我们国家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到底是中小企业自身出现了问题,还是说外部环境出现了问题?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严重影响企业生存状态。特别自从年初实施从紧缩货币政策以来,资金本已紧张的小企业融资瓶颈更加突出。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然而只有约3000亿元落实到中小企业,仅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面对这种情况中小企业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愿意承受更大成本的民间资金,另外一种就是选择企业缩小规模、裁员,只能用这种方法。
裁员!对于普通职工来说,这两个字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在单位效益不好的情况下,他们不敢奢望涨工资,他们只能担心自己的“饭碗”保不保得住。
“最好别涨,涨了,差距更大了”
让我们来简单的计算一下:在私企工作的普通员工,月薪为1200(实际上很多都达不到这个数字),单位按照最低工资指导线为员工涨8%的工资(我们就按最低工资指导线最高的省份来计算,当然还有大部分企业是不会涨的)。
1200×8%=96元 增长后的工资为1296元
垄断性企业中正式员工的工资,对公众来说,一直是个“谜”。但是,垄断性企业的效益多数都比较好,这是众所周之的。我们就姑且认为平均每月3000元吧。当然,各式各样的“福利”我们就不提了。按照平均工资指导线来计算:
3000×15%=450元 增长后的工资为3450元
拿这两组数据比较一下,贫富差距更大了!老百姓期待的工资指导线成了拉大贫富差距的催化剂,这比流于形式更让人难以接受。
工资涨得像眉毛一样慢,物价涨得像头发一样快
据报道,全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递增13.5%,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时期;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96.5%的国内受访民众对目前的工资状况不满意。
这岂非怪事?“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递增13.5%”,这个数字应该会让人们感觉到“猪肉不那么贵了”“房价也不那么高了”,可人们的表现却恰恰相反——对目前的工资状况不满意了。
有例为证:目前通用的职工平均工资,并未包括所有劳动者,而一般只涵括国有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城镇在岗正式职工。而2/3的劳动者(包括农民工、个体户、私营和合资企业员工等等)并没有被列入“平均”之列。
那么,对排除在“职工”之外的数量巨大的中低收入群体而言,平均工资虽然涨了不少,他们的工资却没涨多少,难免对摊到自己头上的“平均工资”没啥感觉。反而是成倍增长的物价,让他们觉得“吃不起肉了”“更买不起房了”。
“工资涨得像眉毛一样慢,物价涨得像头发一样快”——用这句话来形容老百姓的感觉,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