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省民间规模最大的陶瓷陈列馆——河南陈氏古瓷标本陈列馆在郑上路荥阳梅园村开馆,有关专家指出,这对我国古陶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省民间最大陶
瓷陈列馆
陈氏古瓷标本陈列馆的主人名叫陈景顺,是荥阳市城关乡的一位农民,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河南省古陶瓷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收藏协会陶瓷委员会常务理事、省文物鉴赏家理事,是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特聘鉴宝专家。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陈列馆,看到来这里参观的人很多。陈列馆共分为上下两层,200多平方米。陈列馆一层西侧墙上挂着河南现有的古瓷名窑分布图。东、南、北侧陈列着从仰韶文化时期,夏、商、周到汉、唐时期的彩陶、灰陶、黑陶、白陶及红陶,从隋、唐、五代时期的青瓷到宋、金、元时期的钧瓷、汝瓷、白地黑花瓷,以及明、清时期的青花瓷、五彩、粉彩。大部分陶瓷陈列在玻璃橱窗里,橱窗上面是相应的陶瓷知识,这样,参观者对陶瓷展品的知识一目了然。陈列馆二楼布置类似于一楼,只是二楼更多的是精品了。
“我这儿的陶瓷几乎见证了我国历史上陶瓷发展的各个阶段。”陈景顺介绍说,30多年来,河南省30多个窑口,他一一走过。他在实地考察中搜集到各式各样的古瓷标本数万片、件。目前,此馆公开展出的1000余片、件陶瓷,以河南古瓷名窑标本为主,基本上代表了各窑口的主要品种及其特色,品种和造型多达数百种。同时,还展出有部分外省、市的名瓷标本。
“这是目前我省民间规模最大的陶瓷陈列馆,这对我国古陶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这里成为我省古陶瓷研究、收藏协会会员的培训基地。”河南省收藏协会陶瓷委员会负责人王安全说。
多次上当受骗,发愤自学成专家
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中断了学业的陈景顺在家乡当上了一名拖拉机手。有一年出差到禹州,路边商店里各色各样的瓷器让他眼花缭乱,陈景顺就是从那时候喜欢上陶瓷的。为了买更多的古陶瓷,陈景顺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下海”了,他组织过运输队,开过出租车,当过企业领导,生活有了很大改变,但他对陶瓷的痴迷却始终没有改变。
自从郑州有了古玩旧货市场之后,他经常去逛市场、淘古玩。他结识了一位河南省著名的古陶瓷专家,请其为自己收藏的“古董”进行鉴定,结果令他大失所望——他的藏品大都是赝品。
陈景顺想了很久,“从那之后,我下定决心将自己搜集的古瓷标本公开,让大家更多了解中国古代瓷器文化,让老百姓更多的了解古瓷鉴赏常识,让收藏爱好者少上当受骗”。于是,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陈景顺开始博览群书,为提高鉴赏水平,他四处拜师求学,虚心求教。日积月累,陈景顺成了鉴赏专家。
2001年9月,陈景顺毅然说服家人,将自己几十年收藏的128件珍贵文物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34件。
“这房子是我自家的,不用掏租金,因而有条件向收藏爱好者免费开放。”陈景顺说,他的目的不在赢利,主要是为古陶瓷收藏爱好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研究的地方。
有关专家指出,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素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诸多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和民间博物馆兼容并蓄,形成锦溪独有的文化旅游特色。目前,深圳已采取了五方面的措施,来扶持民间博物馆的发展。我省的民间收藏博物馆发展起步较晚,应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