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缺少一线品牌、产品档次低、经营模式落后是陶瓷业萧条的主要原因。目前,淄博、山东乃至中国整个陶瓷业已经走到十字路口,现在需要的是调整突围。
全球同此凉热,在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下,国内陶瓷产业出现了近年罕见的萧条情况,产业规模目前位居国内第一位的山东淄博未能幸免。
“电荒、成本、环保整治等因素只是导致目前陶瓷业困境的表面因素,真正的原因是没有好产品。”9月10日,淄博科勒公司总经理陈爱华坐在他的新办公室里对《华夏时报》记者如是表示。
中小建陶企业半数停产
受原材料涨价、能源价格飙升、运输费用增加等成本因素影响,陶瓷行业今年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一个比较权威的测算数字是:陶瓷产业生产成本较2006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
山东陶瓷企业目前生产的主要燃料是煤制气,虽然现在国家的西气东输工程已供应山东使用,但陶瓷企业目前的生产绝大部分还是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煤制气,仅少数有实力的建陶企业使用天然气生产。自5月下旬来,煤价大幅飙升,涨幅达85%以上,各指标煤价在1100元至1300元左右,作为占生产成本1/3以上的燃料成本,如此大幅的增长,使企业不堪重负。
罗庄陶瓷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罗庄陶瓷产业升级工作办公室负责人李继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陶瓷生产所需气煤的价格由年前的每吨820元涨至目前的每吨1200元,涨幅达50%,而能源成本在建陶成本中占比达到30%。这意味着过去平均利润为15%的建陶行业现在几乎无利润可言。
7月份,以火电为主要电力供应的山东省电力供应紧张,对大部分建陶企业实行“轮休制”,即“开工生产3天停产4天”的轮产制度,更有大量中小型建陶企业,因能耗、环境、安全不达标被列入停产检修的“黑名单”,由此拉开了建陶企业大规模停产的序幕。
而进入9月份,尽管电荒带来的建陶企业“轮休制”已经解除,但山东省的许多陶瓷企业并没有开工生产的意思。
“电荒仅仅是导火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陶企业老板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本来一些可停可不停的企业,因成本上升,已无利可图,甚至亏损,正好以此为借口,也顺势停产。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中小建陶企业半数以上已经停产。在淄博,天地磁砖4条抛光砖生产线已停产3条,福地陶瓷停产1条线,地王陶瓷停产2条抛光砖生产线。而临沂市罗庄区的日用陶瓷企业有19家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涉及面达80%;建陶企业有32家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涉及面达42%。
“这是自建厂以来经历的最困难的时期。”李继葆说。
低价竞争缺少品牌
除了品牌和档次的因素,中小陶瓷企业的恶性价格战也是导致目前中国陶瓷业困境的一个原因。
“目前山东建陶业的困境来源于市场,主要是大部分中小企业恶性竞争,降价销售把市场做烂了。”山东东鹏陶瓷副总经理黄域华认为,根源在于,许多中小企业都没有成品仓库,不能保持一定数量的库存,大进大出,生产的成品稍多一点,就没地方放,为了正常生产,只好降价销售。而现在的成本在上涨,价格不升反降,这种恶性循环,行业不陷于困境那才是怪事。
在身为淄博市政协委员的黄域华看来,现在有的企业,市场网络少,销售比较随意,在市场低迷、需求减少时,只好打价格战,而成本却持续上升,这种状况,将加剧行业处境的恶化。
“在海外市场上,我们的陶瓷产品销售价格仅是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等国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到七分之一。”陈爱华举例说。
陈爱华认为,我国生产陶瓷产品的资源丰富且质优价廉,劳动力便宜,陶瓷企业所用的大部分原材料及运输价格都低于国际市场,加上进入门槛过低,产业规划不尽如人意,国内竞争异常激烈,导致我国瓷砖出口价格相对低廉。
“如果从利润空间加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等角度来考量,我国陶瓷行业快要一贫如洗了。”一位资深人士忧虑地说,我们距离“质量世界第一”、“技术世界第一”、“综合实力世界第一”越来越远。
相对于价格,更多的陶瓷界人士认为山东陶瓷产业最缺的是品牌。
“山东瓷砖给人的印象就是烂砖,其实我们的品质并不比广东差,就是没有品牌形象,市场销售困难,企业成本上涨是陷于困境的主要原因。”山东天地瓷砖总经理张学明说。
和张学明在同一个城市的皇冠陶瓷总经理施兵举例说:“山东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是为广东企业贴牌,真正拥有自主品牌的非常少,有的企业几个产品贴十多个广东牌,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陈爱华手头的一份资料显示,山东建陶贴牌生产的约占95%以上。
陈爱华认为,企业丢掉了自己的牌子,由企业变成了人家的加工厂,挣的只是加工费的利润,企业丢掉了自己的销售市场,受制于贴牌商,不好自主发展,贴牌商一旦撤走,企业会马上瘫痪。
深层“短板”是技术
陈爱华认为陶瓷产业要发展,最重要的是技术。
“大小、做工相仿的一个陶瓷小碗,美国产的卖到6.4美元,潮州产的卖到6.4元人民币,山东产的卖价仅为0.64元人民币。”陈爱华认为造成价格悬殊这么大的原因除了品牌外,还在于技术。
山东另一个陶瓷产区临沂市罗庄区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全区100家陶瓷企业,大多数企业走价低、量大抢占低端市场的老路,能够配备专门研发设备和研发人员的不足10%。花钱买配方,产品靠模仿,新产品研发能力相对滞后已成为罗庄陶瓷提档升级的关键瓶颈。
李继葆举例说,全区陶瓷企业拥有职工约2.6万人,但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300名。有“瓷都”美誉的景德镇建有陶瓷学院,专门系统化培养陶瓷产业链上需要的各类人才;潮州则一次就大规模从景德镇引进专业人才3000人。相比之下,罗庄陶瓷在打造核心竞争力上因人才储备不足显得力不从心。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山东陶瓷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所幸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有企业已经迈出创新步伐。
山东统一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国梁认为,目前整个行业的产能已经过剩了,而很大一部分是低端的落后的生产线,“在当前成本上涨,市场低迷的形势下,要通过市场淘汰一部分低端的企业,使产业供求关系维持平衡”。
“作为企业自身,要走出困境,就要创新。”黄域华认为,包括产品创新、提高附加值;营销方式要创新,市场要做得更细;服务模式要创新,要让服务成为产品的价值成分,成为品牌的价值内涵。在目前的严峻形势下,越困难越要创新,光靠降低成本有限度,很难走出困境,只有以创新来升级企业的整体水平,才能突出重围,使企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