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陶瓷企业停窑减产的消息在坊间广为流传。虽然企业对关闭部分生产线一事遮遮掩掩、讳莫如深,不愿外界知晓,但据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企业面临的产销压力非常之大,停窑限产已成为企业非常时期的一种无奈选择。
据记者了解,南庄一家大型陶瓷企业早在今年6月份就出现了停窑现象,虽然停窑数量较少,但已透露出企业产销失衡的强烈信号。石湾一家老牌企业,虽然近年来几经波折,但销售一直不温不火,近日,同样有生产线停窑熄火。而另一家以东方传统文化为品牌主张的仿古砖生产企业,也因销售不畅而大幅裁减人员,仅销售系统就有近一半的员工面临下岗失业的危机。
除佛山产区部分企业因产销压力大而停窑限产外,山东、四川、福建等产区,其销售压力更为艰巨,在部分产区,几乎一半的生产线已处于停产状态,这是近年来处于快速扩张中的建陶业所不曾遇到的难题。在江西高安、景德镇等一些新型产区,原有的本土企业因种种原因同样面临限产停窑的危机,而一些点火不久的新生产线,也因成本过高、销售压力大而使企业深陷泥淖,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面对疲软的市场态势,陶瓷企业停窑限产,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无疑是一种被逼无奈的正确选择。以往靠“库存调节”或“贴牌调节”的方式,今年已不够应对,许多现代化的大生产线,一天的产量超过1万平方米,“削峰填谷”式的产销调节已失去意义,再则,生产带来了流动资金的大需求,许多企业因担忧现金流短缺而不得不停窑调节。此外,大规模的生产,在产销失衡的境况下,产品的堆放场地也成了困扰企业的难题。诸多因素,导致企业不得不停窑减产,以维持生产经营运转。
面对“冬天”的煎熬,停窑减产、减员增效成了企业寻求突破的必然选择。但新的问题同时又出现,大量熟练的操作工在被逼无奈返乡之后,大量管理及销售人员下岗分流之后,一旦市场回暖,企业是否会再次出现“招工难”的困境?如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既实现企业的产销平衡,顺利“过冬”,又能够将生产及管理骨干得以留存,无疑是目前企业面临的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