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首页  | 经营管理 | 营销专题 | 人际沟通 | 创业天地 | 网商 | 职场生涯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营销管理>>管理真经>>|
如何让团队生存下来

发布:2008-9-23 15:18:19  来源: 阿里巴巴 [字体: ]

  “团队”中的“团”我们可以理解为团体、集体、团结的意思,那么是不是一个集体或者说一个团队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队了呢?我看不然,一个优秀的团队不能简简单单由几个人组成,更重要的是团队具有自己的文化,具有凝集力。能让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以团队为容,也让团队能以其中的优秀成员而闻名四周。这就从本质上要求我们的团队要“精”。
  从团队成立和其成员的招募开始,作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看到它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心准备的,团队的命名以及团队的分工都特别的明确,这样的团队其领导也是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所以他从开始到后面团队的每一次活动都能体现民主,这样的团队的任何活动都能体现出不同凡响的凝集力。这样的团队的生存力将大过其他的团队!
     映泰校园创业大赛的两届各支团队,到目前来说可以划分为以下形态
    A. 该团队的成员已经流失,支离破碎的伶仃有几个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B. 该团队在2006年的创业大赛中成立了自己的校园店的团队
    C. 该团队依然成存在,从某中层次上来讲其生命力不强
    D. 该团队存在并且积极的参与映泰校园行的活动
     就以上几种团队来讨论他们的生存,以上的团队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尚未成立校园店的,另一类是已经成立校园店的,下面就这两类简单的提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就是不断提高其团队的凝集力,让其团队有着自生的生命力。
      指导其团队对成员进行不断的培训和教育,以便消除他们本身的惰性以及他们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对于一些无可救药的成员来说可以将其开除!重新招募新的成员组成一个具备生命力的新团队。
    第二、清理后成立的新团队,得明确的分工,必须将权利力与钱利通过民主的提议分清楚,或者全体形成讨论出一个比较合理并且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这样在以后的分工和处理问题上不再会有比较大的冲突和矛盾的产生。这就在团队以后的生存过程中避免因“权”与“钱”的纠纷而流失团队的人才。
      第三、从团队中成员的教育以及团队中“钱”与“权”的明确定义,这在前期将会维持团队的存在,接下来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如果提升团队存在的价值以及其成员存在的意义较为重要。团队存在的价值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
      1、使团队在校园内去从事有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使的团队能从校内外的各方面去积极影响学校的声誉,这样一来,不但在学校内扩大了团队的影响力,提升了团队存在的价值,同时学校在不损坏校誉的同时从不同的各方面去支持该团队在校园内的活动,有了学校的认可在校内外团队的价值就很自然的得到提升;
      2、团队存在必须得有团队成员共同的目标,让其成员努力的为团队的目标奋斗,这在潜移默化提升了团队的价值;
      3、校园内的团队的活动它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校园,其实在团队的活动不应该局限于小小的校园内,团队的活动可以面向其他学校或者面向所在的城市,这是扩大团队影响力直接而有效的办法;
     4、全国各所高校的团队成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在加入其团队的时候更多的考虑是加入后能否有跟多的兼职机会,或者说加入后能否在经济上弥补一下自己的不足,为此,校园内的团队应该积极的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积极的去为我们广大的在校学生提供他们想要的兼职等机会,在社会上去寻找兼职的同时也将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映泰校园创业团队的影响力,团队在校园内的一切不应该局限于校园和学生。更多的是应该面向社会和群众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类热点  
营销专题  
创业天地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