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是瓷砖生产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不同的色泽铺贴在一起严重地影响整体装饰效果。怎样操作才能使瓷砖尽量减免色差的出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当然,造成色差的原因很多,从原料配方到球磨、喷雾干燥、压机成型直至窑炉烧成的等各工序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色差问题。这里只谈谈烧成温度与色差的关系。
人们知道,瓷质砖的配方里含有大量的钙、镁、钾、钠等多种矿物质原料,就是这些矿物质原料在特定的烧结过程中,能够熔融合并成为既坚硬又耐磨、耐蚀的瓷质砖。但是,这些矿物质在熔融之时,不同的温度也显示出不同的色彩,这就产生了色差。从温度与颜色的变化中我们看到,控制好窑炉的温度是减少色差的关键。从产品在窑内各段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分析,尽量延长800℃——850℃温度区的烧成时间,使得在此温度区内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质尽可能地完全氧化和分解,以避免Fe2O3的再还原。从产品在窑内各段的变化机理来分析,在通常情况下,助燃窑气的送风量与窑的风机抽风量不能随意增大或减少。窑压的波动会改变原来设定的烧成制度,使预热带、烧成带和冷却带的长度发生变化而影响烧成,从而造成色差。此外,烧成周期的变化也是瓷质砖出现色差的重要因素。
另外,空窑是造成色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空窑会导致窑炉气氛的改变,从而导致环体的窑内的受热机理不同而产生色差。在选用坯体原料时,我们应尽量少用对气温敏感的原料。例如:降低粘土中的有机质的含量,可以降低坯料对窑炉状态的敏感性,使得窑炉的温度只是稍有波动而不致于出现色差。
总而言之,在烧成操作过程中,要克服色差缺陷,主要是保持窑内温度和窑炉气氛的稳定,消除窑内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