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同样的陶业未来发展的竞争也必定是人才的竞争。我想这是所有陶业老板都不会否认的事实,但关键在于究竟什么是“人才”及要什么样的人才呢?让人头痛的就好像一位奥运金牌的“运动人才”到了企业以后她还是不是企业的人才。同样的问题,一个过去经营环境之下的人才,在未来的经营环境下他还是不是“人才”呢?就像李世民说打天下与治天下的人才是不一样的道理。也诚如在Daniel.H.Pink+所著的“A+Whole+New+Mind”一书中所述:“过去几十年,这个世界属于一群拥有特定心智能力的特定族群—— —会写程式的电脑工程师,专搞诉状的律师,和玩弄数字与知识的MBA。但现在,猪羊即将变色,未来的世界,将属于心智迴异的另一族群—— —有创造力、具同理心、能观念趋势,以及为事、物赋予意义的人。这些艺术家、发明家、设计师、说故事高手、看护者、咨商顾问及宏观人士,将入主社会高报酬阶级,而坐享快意人生。”而陶业呢?在变迁的社会里,究竟什么人才才能让我们迈向未来而保障企业持续的成长呢?
但不幸的是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陶业员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只占8~10%,更多的是初中以下的员工。另方面即使现在的干部也大多是当初打天下时所用的人才,而不是今后要治天下甚至开创未来另一个天下的未来人才。所以做事没问题但要管理企业甚至经营企业真正具有专业的人才就如凤毛麟角了。相同的会做产品的很多,但会设计商品的就更是珍奇动物了,而这些我们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如下之三个大原因九个小原因了:一、劳资双方的观念及信任问题:
①有不少个体私营企业主在现在大环境下对员工职业道德及品德操守的问题担心,因此用工“近视化”(如下表统计)导致现在公司出现三难局面⑴管理难⑵用人才难,用未来的人才更难⑶正当权益保障难(就像这次三鹿毒奶粉事件,我们相信一定是品管员工拿供应商好处惹出来的祸是一样的)。因此致使现在出现“弱帅强将”的这种局面。
②由于早期(甚至现在)陶企老板的不识货(尤其管理人才),因此许多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设计、企划人才看不起陶业工厂,特别是乡镇企业和个体的私营公司,条件再好也不愿去,因为他们怕(对公司没信心,对老板诚信没信心,认为老板会不识货),所以有心也不一定找得到人。
二、中小企业老板用人问题:
①只挤奶不喂养,一旦进了建陶工厂以后,就得不眠不休的工作,丝毫也没有可休息或自我充实的时间与体力,且企业内也都还没有能够建立一套有效的人才培育机制。
②有不少个体私营企业主出于对员工忠诚度的怀疑,只重视用人而不重视培养人才。这就使得私营公司员工在对公司是否能提供成长机会不明的情况下,保持对公司的“低忠诚度”而这一结果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人在曹营心在汉”。
③实用主义的人才观:生产型(尤其技术)及销售型是人才,其他不知其好处。
④拿来主义的想法,不对有发展前途的、有潜力的职工花钱培养(尤其非制造、技术、销售人才之管理人才),而以短、平、快地向社会招聘,更可怕的错误是都限制要有陶业从业经验,当然所得到的结果或所找到的人也是“投机行为”居多了。
⑤老板或高管自身对管理专业知识的欠缺,所以在不识货的情况下自然也就买不到好货了(指具有真正管理专业技能的人才)。
三、陶业环境因素的问题:
①由于陶业本身生产特性的因素再加上老板没有社会责任的心态,因此基本上都属三K及身处偏僻地方,在工作及生活环境上不是高温、高污染,就好像是与世隔绝,且一年365天全天备勤,毫无生活品质且没有充电成长的环境。因此许多有素质的管理、设计人才无法长期泡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之下,终究走人。
②陶业由于以上的因素在公司内的学习成长生态也就仅止于职场学习的方式。而这种学习成长方式只限于⑴模仿操作,⑵规范认知,⑶问题对应,因此在不专业带领下自然也就不专业了。所以截至现在陶业的管理干部几乎在⑴功能理论,⑵机能程序,⑶管理技术上是极为薄弱。也正因如此,所以才导致于今天⑴盲目试验,⑵防卫责他,⑶执行封闭的低管理水平及无法现代化管理的落伍境界。
值此,奉劝陶业老板学习解铃还须系铃人的道理;从自己专业提升开始,让自己首先先像曾国藩一样先会识货、识人。否则即使是人才站在您面前,您也不“识”人,哪还谈得上“用人”呢?如果不会(不懂)用人那陶业又怎么拥有未来竞争的人才与本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