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年以上工作经验”,令许多踌躇满志的毕业生深感无奈甚至愤怒。“经验”成为即将毕业甚至未毕业的学子们讨论的焦点。
觅适处而生存
凭借实力 挑战经验
运用在校时取得的成果,诸如:毕业设计的过人之处;假期社会实践中的出色表现;实践性较强的发明创造等能够佐证你工作实力的一切,都有可能帮助用人单位改变初衷,尽弃对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的印象,将你招至旗下,使你得以施展才华。
卧薪尝胆 厚积薄发
当与理想职业失之交臂时,不要气馁,不妨退一步,找一个不尽如意的工作屈就一下,在社会实践中充实自己,把每一点挫折当做人生的一个阶梯,不断学习进取,掌握实践技能,积累处世经验,为将来谋求理想的职业铺平道路。
居象牙塔 做求道人
考研、考博、做博士后,不失为一条求职路途中的桥梁。深层次的打造自己的知识水平,奠定更好的知识基础,做学有专长的专家,增强选择职业的主动性。
舌战主编——别对我说:“拉倒吧!”
两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在北京整天无头苍蝇般乱撞地找着工作。我学的是,既时髦又宽泛模糊的经济管理专业。报纸上各单位的招聘岗位,好像除了酒店的前台和保安两个行当没敢应聘外,其他的都是积极应战,但又都落荒而逃。
正当我食不果腹地躺在120元租来的地下室里想着要不要打道回府时,房东又从门缝塞进一条报纸上的信息:商务印书馆的一本杂志招聘编辑、记者2人。
第二天,我精心装备一番,拿着一袋子毕业证、身份证、推荐信,带着忐忑不安又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豪情坐在了主编的面前。
“毕业多长时间了?”“两个月。”
北大哲学系的主编抬头笑了笑:“姑娘,你从没做过新闻媒体这行,如果用你,我太冒险了。我看——拉倒吧(北京话,算了吧)。”
刹时,泪腺里一触即发的眼泪涌了出来。我决定豁出去了。
“您的哲学专业和新闻写作也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专业,您不是照样把这么一本杂志办得有声有色吗?30年前,您像我这么大,刚刚大学毕业时,不也是经验、技巧、处事能力一无所长吗?您用了30年的积累才能像现在这样对工作驾驭自如,我刚出校门才两个月,为什么不给我一个机会呢?您怎么能用工作了30年的眼光和经验对一个毫无经验但充满潜力的年轻人贸然下判断呢?……主编,给我一个月的时间让我为您工作,我不要工资。一个月后,随您发落。”
第二天早晨起来,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哎!
主编吃惊地看着我,掏出烟却点了半天也不着。只见他用手挠了挠头,叹口气说:“姑娘,留下吧。但可要说好,只给一个月的时间,试用期工资800元。”
我激动得几乎想拥抱这个胖胖的、但铁面慈心的主编了。
早在进6月之前,身为应届毕业生的我们简直比蚂蚁还要忙碌。各大人才招聘会一个不落地参加,简历做得比海报还漂亮。可很快就发现,我们似乎是职场的“弃儿”——“两年工作经验”就让我们与心仪已久的企业失之交臂。在毕业求职的辛酸五味里,我们更感到被一种深深的愤怒包围着!
谁一生下来就挂着“我有两年的工作经验”的牌子到处乱晃的?什么都可以超越,过程不可以超越,不对吗?
打一个粗俗的比喻:难道下巴没胡子的男人就不是男人了吗?尽管用人单位要求有工作经验有它自己的理由,但我始终不愿欺骗自己。所以在我寄出的每一份简历的头一行上都清楚地标明:应届毕业生,无工作经验。就让那些没有眼光的企业守着他们那一点点宝贝吧,这些企业不去也罢,没有一个好的用人意识,企业难免迟早会出现问题。
太阳依旧,经验依旧
特别是进入大四以来,宿舍的“卧谈会”从来没就任何问题达成过一致的观点。可那次从人才交流会回来之后,要“有工作经验”的要求让我们这一千零一个“卧谈会”终于有一次难得的一致。
灯灭就卧,各位难兄难弟各自报出了自己遭到的冷遇,谴责、不平、愤怒不绝于耳。外号“小丑孩”三号床位的难友发话:他应聘一家清洁公司的“操作工”,可对方愣是说没有工作经验,连简历都不愿收。“小丑孩”说完,群情激愤到了极点,讨伐、大骂,最难听的话都出来了。然而,8轮愤怒之后便是一阵沉寂。室长慢腾腾地讲话了:“各位同志,革命尚未成功,还得继续努力。记住,峰回路转的时候,不要对别人太苛刻就行了”。寂静,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