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比武招亲:不是几个人,而是363家佛山陶瓷企业。招亲的条件很苛刻,要求“家境好”、“品行优良”、“技术高超”,而最后“抱得美人归”的应试者只有不到十分之一,尔后除了要讨“媳妇儿”开心,还要让“丈母娘”欢喜。
“对于众多陶瓷企业来说,一场严酷的竞逐战已经打响,谁将最后留在佛山,在市场与政策中获得双赢考验着陶瓷企业的能耐。”佛山蒙娜丽莎陶瓷董事张旗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企业思考最多的就是怎么整改才能符合要求,至少要能在佛山留下来。资深陶瓷专家估计,最终能够留在佛山的陶瓷企业可能不到30家。
而在十年前,佛陶企业的处境与现在相比是天壤之别。“要发财,搞建材”,“想高攀,就卖砖”。曾几何时,陶瓷是一种富贵的象征。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陶瓷便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被城乡共同争抢的装饰材料。然而,进入2008年后,佛山加快了陶瓷产业的整治步伐。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佛山陶瓷业正面临着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换血。按照政府产业调整要求,佛山80%~90%的陶瓷企业将外迁,佛山现有的363家陶瓷企业中,重点扶持42家,调整146家,关闭与转移175家,约占佛山陶企总数的一半。涉及企业需在今年底基本完成搬迁任务,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搬迁淘汰任务。金意陶的营销总监张念超告诉记者:“今年陶瓷行业销售的压力比往年大很多,在政府勒令调整之前,很多企业其实也已经到了濒死的边缘。”在佛山陶瓷专业媒体行业浸淫多年的何昊告诉记者,不少企业正在酝酿申请破产事宜,而选择留守观望的大部分陶瓷企业把产能减了1/3左右,以期库存能在地产行业复苏前“解冻”。
这一场在血雨腥风中打响的转型升级战能否让佛山陶瓷业成功换血?是否会因“失血过多”而殃及产业链内外的其他池鱼?企业如何求解?佛陶能否依靠服务业和设计业云集的总部经济扶摇直上?一切仍需静待。九成陶企将外迁:大换血前的失血“今年陶瓷行业销售的压力比往年大很多,在政府勒令调整之前,很多企业其实也已经到了濒死的边缘。”金意陶的营销总监张念超告诉记者。
位于南海狮山的佛山市新南方陶瓷有限公司9月16日被正式关停。一个拥有多年历史、4条生产线、700多人的企业退出了陶瓷行业的大舞台。辉煌远去,风光不再、从该公司贴出的通知看,其员工将各奔前程,自谋出路。事实上,除了出口市场萎缩、生产成本全面上升带来的冲击,今年汶川大地震与奥运会对川渝地区、华北地区的市场也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全国各地大量兴建陶瓷工业园,也使建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整个建陶行业正面临着这几年来最严重的困难时期。
约九成佛山陶瓷企业将外迁
8月底,佛山市政府召开第十次陶瓷产业调整提升联席会议,要求各区加大推进力度,力争年底基本完成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工作任务。官方的扶持措施也在同步。禅城区、南庄镇政府分别拿出5000万元和1亿元专项资金,扶植陶瓷产业转型升级。6月底,南海狮山镇已专门出台《狮山镇2008年对列入有关整治的陶瓷企业奖励方案》,将对妥善遣散员工的企业及积极配合关停并彻底关闭陶瓷生产的企业进行奖励,后者包含给予企业配合治理工作奖及企业“历史贡献奖”。高明区也在酝酿出台优化保留企业的验收方案和对关停并转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按照佛山政府对陶瓷产业的关停计划,佛山将只保留42家陶企,绝大多数企业将在1年多时间被关闭或迁移,这其中涉及到10多万从业人员的重新安置。再加上原材料涨价、化工料涨价、燃油涨价、燃煤涨价、电费涨价,今年的经济形势着实让陶瓷企业洗了一把“凉水澡”。
一位姓蔡的老板向外透露,一个陶瓷厂要搬迁,除了压机可以搬走之外,其他设备基本上成了废铁,整个工厂可以再利用的资产不足两成。 此外,陶瓷行业遭遇寒流,上下游日子也不会好过。企业大量关闭搬迁,不少中小型陶机企业也因此倒闭。
“在企业各种成本大幅上涨的背景下进行这次整治搬迁,这种方式对产业有序迁移、持续发展的伤害实在太大了。政府说砍就砍,企业根本没有缓冲时间!”南庄镇一家较大的陶瓷企业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