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的低龄化近两年尤其突出。目前,全国范围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心脏病的发病率在30岁到40岁之间开始升高,比以往发病年龄提前了10岁左右。所以,主动积极地了解、预防、治疗心脏病,应引起在职场奔波的、承受较大压力的人们的重视。
工作压力过大是致病因素之一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田庆印医生介绍说,心脏病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后天性心脏病又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多种,在临床中常见的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也称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的血液供应,来源于发自主动脉根部的左、右两条冠状动脉,这两条动脉及其分支常发生粥样硬化。早期无症状,中晚期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50%-70%时,致使心肌供血不足,甚至完全堵塞,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和心脏骤停(猝死)等,这就是冠心病。
田医生说,心血管疾病大都是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造成的。以冠心病为例,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吸烟、心理障碍等几个方面,所以治疗和预防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自我判断及早发现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因此人们对心脏应特别重视。要想早了解心脏是否有病,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判断:
⑴心跳次数:正常成年人心跳应在60~100次/分之间,超过100次/分,称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称心动过缓。产生心动过速最常见的原因是发热、运动后、情绪激动、贫血等心外原因引起,如心动过速与上述几种原因无关,应考虑心脏本身疾病,最常见的是心肌炎、甲亢性心脏病。心动过缓多见于老年人,如果心跳次数突然减慢,必定与心脏有关,可能是一个危险信号。⑵心跳节律:心脏的跳动节律必须保持稳定间隔。心跳突然提早出现称早搏,多数人会有心从喉咙口跳出来的感觉或者明显心悸。心跳节律突然减慢称逸搏或心脏停搏,大多数人会感到头晕,严重者眼前发黑甚至发生昏厥。⑶观察心前区搏动:正常人心跳在心前区是看不到的,当心脏有病时,由于心脏位置发生了变化,心尖搏动可在心前区明显看到,这是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种表现。人到中年,长期劳累或情绪极度激动后出现心前区有一种说不出的疼痛现象,这往往是心绞痛的一种反映,应立即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⑷突然头晕眼前发黑:一过性头晕、眼前发黑,同时心跳极度缓慢,原因是心脏有传导阻滞或停搏现象,此类情况十分严重,必须马上去医院医治。
调理好日常生活
田医生介绍,由于目前冠心病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医疗界尚无根治冠心病的方法或特效药物,所有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症状的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硝酸酯制剂、抗血小板药物如阿斯匹林等、溶血栓药物如华法令、肝素等,中医中药则以活血和化瘀最为常用。手术治疗常用
CABG手术,其原理是使用自身血管在主动脉和病变的冠状动脉间建立旁路("桥”),使主动脉内的血液跨过血管狭窄的部位直接灌注到狭窄远端,从而恢复心肌供血。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除药物和手术治疗外,生活调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和冠心病,在发病中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心理和社会因素。心理不平衡可促成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反过来,心血管疾病可进一步造成心理紧张和失衡,相互影响,焦虑和抑郁可激发和加重冠心病,并影响预后。产生精神压力后,可以培养嗜好或通过运动来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保持好心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心脏病患者尽量不要吸烟,饮食方面要注意少吃牛油、奶油及各种油腻食物,水果蔬菜可以多吃点,但要维持平衡均匀。少吃含盐量高的食物,摄食盐量低可以降低血压,并且减少发生冠状动脉病的危险。
经常运动。有规律的运动,会保护人的血管内皮,避免因年龄不断增长而导致的血管老化,并能使老年人的血管功能与年轻人的一样好。走路、骑自行车、打拳等属于经常锻炼项目,做家务也算运动锻炼。需要强调的是,任何有过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在开始有规律的运动锻炼之前,都应征求医生的意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