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是我国的古瓷都和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潮州陶瓷历史悠久,从考古的发现来看,潮州先民在八千年前已生产陶器,四千多年前就能够制作出精美的印花刻纹的硬软质陶器,遗存在地下的有不少器物是新石器时代的。到了唐代,潮州人已从制陶发展到制瓷,而且作为一种手工业经济形成相当规模。宋代的潮州陶瓷空前繁盛,普遍采用龙窑和阶级窑烧制瓷器。唐宋时代的潮州青釉瓷器大量外销,潮州是宋代的瓷都。明清时期是潮州陶瓷业的第二个兴盛期,潮州陶瓷基地从笔架山迁移到枫溪,枫溪成为新的“百窑村”,一直延续至今,被誉为“南国瓷乡”。潮州陶瓷最灿烂的时期是在当代,形成了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卫浴陶瓷三足鼎立的局面。2004年4月12日,潮州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瓷都”称号。
而潮州陶瓷的外向型,也是自古有之。据澄海博物馆原馆长蔡英豪介绍,北宋时代是潮州陶瓷生产的黄金时代,有着规模大、质量优、出口外销为主等特点。潮州宋瓷主要分为三大区,即韩江东岸的笔架山窑区、韩江西岸的附城窑区和今天的澄海程洋岗一带的港口窑,笔架山窑最大,在马来西亚、文莱、巴基斯坦等地,都出土了笔架山宋代青釉瓷器。唐代有潮瓷出口到泰国。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有不少唐宋时期潮州的瓷器精品。1981年10月,中国“古代外销陶瓷学术会”上,确认潮州在唐、宋时代,就已经是广东外销陶瓷的主要产地。宋代,潮州瓷器出口外销是通过凤岭港口远运外洋,笔架山的瓷器先用小船载运经过韩江运抵凤岭港集中,然后用大船或远洋船运往上海、广州以及东南亚和南亚等地销售。
潮文化成就潮州人性格
核心提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人又做什么事。潮州人确乎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潮州是著名“潮文化”的发祥地,它以潮州话、潮剧、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绣等为代表的区域文化,特色鲜明,构成我国岭南文化的重要支脉。而潮州的商业文化又与潮州人“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敢于挑战、追求自由”的性格特征有关。
对潮州文化的主要特征,潮汕地区一些知名专家、教授已经从不同的视角做了精辟的论述。归纳起来,一是由于历史地理条件形成了远离汉文化中心的“山高皇帝远”的边陲意识和独立取向,处事不拘泥,正宗而注重实利,成就了潮州商人的务实精神;二是地少人多、生存空间的制约,培养了敢于竞争、勇于向外开拓的冒险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使得潮州商人有集体作战、敢拼敢闯的作风;三是移民传统和商贸活动,造就了开放融合、博取众长的宽容性,缺少保守性,成就了潮州陶瓷的外向型经济取向。
由陶瓷艺术家杨光远编撰的《潮州陶瓷志》,记述了潮州市行政区范围内主要陶瓷业情况,从各个方面探讨和研究其文化根源的内在因素在外部环境的因果情结,从而撞击产生了地方特色的陶瓷文化的必然关系。该志书上限断于1901年,下限至1985年。编者还表示,为记录潮州陶瓷业自1985年至今快速发展的辉煌二十年,打算编纂《潮州陶瓷志续编》,让世人进一步领略中国瓷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