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地系列报道——福建晋江
政府篇★★★★☆
有支柱产业却没有行业地位
晋江被称之为“鞋都”,却非“瓷都”
核心提示
产业的繁荣兴衰,与政府的主导有直接的关系。陶瓷产业虽是晋江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晋江却不是一个“瓷都”,而是一个“鞋都”。目前磁灶镇政府正在引进印刷行业,基本上对建陶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晋江建陶在八九十年代的迅猛发展,企业多达1000多家,与政府的鼓励政策有很大关系。如今的建陶行业被政府定位为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予以抑制,晋江的建陶企业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支柱产业地位尴尬
据了解,福建的陶瓷行业是各级经济发展局管理的,晋江的陶瓷行业由晋江经济发展局负责管理,上面是泉州市经济发展局。到了磁灶镇等镇政府,则是由镇政府的企业服务中心管辖。
陶瓷产业是晋江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其它三个支柱产业是服装、鞋和雨伞。高能耗高污染的建陶行业使得晋江市宁愿被称为“鞋都”,虽然建陶在这四大产业中是经营得最好的。从晋江市满城的鞋业广告牌也可见一斑,建陶的广告几乎找不到。只有到了磁灶产区,才看到陶瓷城和路边的广告牌,晋江的建陶行业地位日益尴尬。
磁灶的主要产业是建筑陶瓷。据磁灶镇政府工业园办主任朱青山介绍,镇政府正在引进印刷行业,承接晋江人在广东办的印刷产业转移,资金和市场都不缺。目前政府基本上对建陶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即不大力支持,也不大力整顿,更不会把建陶企业像佛山那样下令搬迁。据了解,在80年代政府还十分支持陶瓷行业,现在只能采取逐步提升的办法,并同时培养印刷等其它支柱产业。
据磁灶镇政府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财经办副主任颜天尊提供的2008年8月4日作出的《磁灶建陶产业规划及管理经验》文件中可以看出,近几年磁灶的建陶行业围绕产业优化升级,提出了“六个一”工程。即培育一批国家级品牌,力争2010年打造三个中国名牌产品;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力争到2010年有2家产值超5亿元企业,5家产值超3亿元企业;创建一个省级陶瓷研发中心,大幅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打造一个配套比较完善的建陶生产基地(规划为磁灶北部的天工陶瓷城、宝洋建陶生产基地及周边区域),鼓励企业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着力发展与建陶生产相配套的机械制造、原辅材料生产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引导建陶集聚发展;盘活一批闲置资产,引导企业低成本扩张;激活一方市场,促进区域建陶市场全面繁荣。目前这些规划目标部分已经实现。
陶瓷工业区起示范作用
据磁灶镇政府工业园区办主任朱青山介绍,政府80年代鼓励建厂。工厂都是由民间自发形成,这样的地区有龟山、长铺、宝洋、洋尾、三吴、下官路、大宅、新安、大铺、岭畔、钱铺、紫帽镇、南安官桥镇等。
后来,镇政府分别在1998年和2005年规划建立了龟山工业区和宝洋工业区。入驻龟山工业区的企业主要有丹豪、广厦、美胜、瑞成等十几家企业,工业区大约有600亩。当时的土地价格是每亩25万元,政府通过征地建成再卖给企业。宝洋工业区的入驻企业主要有华泰集团、树林、德顺、燕窝·亚泰等十几家,面积600亩左右。该工业区规划较好,有天然气管道供应。
据介绍,这两个工业区是有门槛的,对标准厂房的建设起示范和规范作用。但也比较难引进企业,主要是因为已建成企业的窑炉是用砖砌成的,厂房迁移等于从零开始要重新投资,一条窑炉就要损失几百万元。
附近的泉州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区引进了一些知名的外资企业和本地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对磁灶也将起到辐射作用。晋江市区南移和产业发展“退二进三”政策也将给磁灶带来发展机遇,为磁灶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行高额产业奖励政策
晋江市政府在对促进产业发展的奖励上,投入很大。在2007年经贸局出台了大量鼓励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争创名牌、推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企业融资等,奖励额度之大、奖励项目之多,在陶瓷产区是首屈一指的。
2007年市政府出台《关于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若干意见》,实行产业集群核心企业享受税收优惠;龙头企业技术改造购置机械装备享受奖励;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投建产品技术研发机构给予奖励;行业协会、核心企业投资设立行业性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给予奖励;支持本市企业引进有资本实力、品牌影响力和实业投资经验的投资机构;鼓励建立区域性、专业性行业协会;促进产业节能减排;鼓励企业集约用地;实行项目带动战略;鼓励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都有好几万元以上的物质奖励。
2007年出台《关于调整充实打造品牌之都鼓励政策的通知》,对企业争创品牌的奖励政策力度之大,全国少有,大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2007年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晋江的实施意见》,对科技创新项目、企业建设研发体系、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均给予较高的物质奖励。2007年10月,晋江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意见》,对上市的企业和上市后备企业都给予扶持奖励。
这些奖励措施推进了品牌建设的发展,促进了产品创新,鼓励了企业上市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来看,对完善整个产业集群的配套、加速产业升级将起到积极作用。
交通物流篇 ★★★★☆
水陆交通四通八达
核心提示
交通便利也是衡量一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物流发达,能提高交货的速度,直接降低运营成本。晋江建陶的交通便利可谓享尽天时地利,水陆交通网络十分发达。尤其是磁灶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对大批量运输的建陶产业来说,无疑犹如长了一双会飞的翅膀。
磁灶镇位于晋江市西北部,东南距晋江市区约8公里,东北离泉州市区约16公里,西与南安市官桥镇接壤,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
磁灶镇现有公路150多公里,村村通水泥路,主干分明、支干配套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其中国道、省道、县道穿越过境的主干线有324国道、福厦高速路、高速公路连接线(324国道—牛山互通口—社店)、磁新路、磁青路、双内路。高速公路入口到磁灶做摩托车只需要4元钱就可以到达。在建设中的泉三高速公路通过邻近的南安镇。公路密度以每百平方公里262公里通车里程居全国前茅。4D级泉州晋江机场开通20条国内航线,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19.59万多次,货运1万余吨,居全国通航机场第37位,成为干线机场。
而磁灶紧邻泉州市,坐公交车半个小时可以到达。紧邻泉州港口,这个12-14世纪中国最大的贸易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有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23个,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有港口码头42座64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3个,拥有一类口岸2个、二类口岸7个。在2007年泉州港货物吞吐量达6215.3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位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晋江建成了围头、深沪、东石、安平四个港区,10个500至1万吨级多用途码头,拥有2个万吨级码头及一批配套码头。邻近城市较大的港口还有厦门港、福州港,水运网络十分发达。
而泉州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突出港口带动辐射作用,重点建设泉州湾中心港区和湄洲湾南岸新港区,港口年吞吐量达l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200万标箱,努力实现以港兴城、港城联动,形成以液体石油化工、集装箱运输为主要功能的东南沿海现代化、多功能的重要港口。围绕铁路、公路枢纽和空港进行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建设,构建以中心区为重点的城市综合配送物流中心和以石狮为结点的纺织服装,以晋江为结点的鞋业,以南安为结点的建材、粮食,以泉港、惠安为结点的石化等专业化物流中心,抓好一批有较强集散能力和服务功能的物流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以市域物流为基础、区域物流为中心、国际物流为目标的企业集团,建成全省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