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3日召开的佛山市前3季度经济分析会上传来消息,佛山市前3季度1~9月份,全市预计实现GDP3245.48亿元,同比增长达16.8%,居珠三角各城市之首。佛山市市委书记林元和同时指出,国际需求减弱必然导致创新能力低,生产经营成本高、不适应环境要求的企业被自然淘汰,腾出的市场空间让优质企业进入。
从以上佛山市前3季度GDP同比增长16.8%的“成绩单”以及林元和书记的“表示”来看,笔者认为这对佛山陶瓷的“后续”影响也相当大。因为从某种意义来讲,这份成绩单多多少少也是佛山市政府对自己去年以来整治提升陶瓷产业的肯定。换而言之,佛山市政府有了这份“16.8%,居珠三角各城市之首”的成绩单,其整治提升陶瓷产业的腰杆也就更硬了,陶企搬迁的广度与深度也将进一步加强。正如《南方日报》近日报道,“佛山经济同时具有民营经济、传统产业、制造业、园区镇区经济等特点。这决定了佛山走自主创新道路要强调‘扩笼壮鸟’。在这方面,佛山早早着手,坚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低端陶企外迁、传统项目上大汰小、拨出大批资源奖励企业科技创新等等,这些组合拳颇见成效”。《南方日报》作为广东省委机关报,从这篇报道中不难看出,佛山陶企的外迁同时也应该是得到了省政府的肯定与支持。
此外,无独有偶,佛山的“16.8%成绩单”出炉不久,在“佛山读本”中报道,禅城两年半内整治优化不锈钢产业,800余家年产值低于500万元的小厂需关迁。众所周知,不锈钢产业的污染程度远远小于陶瓷业,它们都要在产业升级中关迁,正在搬迁路上的“污染大户”陶瓷行业又怎会停呢?
总之,“16.8%的GDP增长速度”,也会加速佛山陶企在搬迁路上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