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对于中国陶瓷行业而言,无疑是命运多舛之年,抛开所谓的自然灾害,仅就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以及国内房地产业大面积萎缩而言,足以令中国建陶业不堪其苦,不少企业陷入生产停顿与市场滞销的双重困局,诸多媒体以陶业冬天提前来临或陶业冬天如何应对为题引发各种讨论,但如何破局?企业如何在逆境中扭转下滑之势?便鲜有听闻了。日前,建陶行业内一向低调的嘉俊陶瓷突然高调现身,通过解读自身的“过冬”之道,来为行业起到点滴借鉴作用。
坚持单一品牌经营
多牌经营是大集团经营的做法。嘉俊陶瓷反其道而行之,自建厂10年以来,始终如一坚持单一品牌经营战略,为的是实现厂商共赢的目标,为的是打造“百年企业”的宏伟蓝图。每年通过生产设备大改造,促进产能提高,逐步实现了产品的整体配套,从而增强价格竞争力,提升产品销售能力,在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也得到强化。嘉俊陶瓷董事长兼总经理叶荣崧在大小不同的会议场合一再强调“鼓励大家实行嘉俊陶瓷单一品牌经营战略,共同实现百年基业的远大目标。”通过2008年企业运营的实践证明,嘉俊陶瓷非但没有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呈现低迷,反而逆势飞扬,1~10月份销售额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国内销售与出口销售都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坚持拓展多元渠道
据嘉俊陶瓷营销常务副总叶竞华介绍,嘉俊自2002年开始涉足各类设计师活动,所组织举办的各类设计师活动已达100多场,通过8年持续不断地挖掘拓展,目前在设计师、房地产、幕墙干挂等多种渠道,品牌与地位不断提高,家装、工程量不断增加,这些都是坚持走设计师渠道综合效果的体现。前不久,由嘉俊陶瓷独家冠名的2008年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嘉俊)郑州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000多名室内设计师参加了本次盛会。嘉俊陶瓷营销常务副总叶竞华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与会人员在参观知名企业装饰材料展时,对嘉俊陶瓷展出的皇室御品及升级版“莎安娜”与罗马洞石及升级版“无洞洞石”,产生极大的兴趣,认为这种装饰材料上的革命可以给他们的设计带来无限创意,此次年会上,嘉俊陶瓷连续第3次获得“2008中国室内设计师信赖的创新建材品牌”与“学会之友”殊荣。
坚持技术与产品创新
嘉俊陶瓷认为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将“以人为本,科技创新,做精做强”作为企业发展战略,重视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工作,自2005年以来,每年投入技术创新的资金都在数千万元,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达5%左右。目前,嘉俊陶瓷拥有的花色品种多达600余个,自我研发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皇室御品、罗马洞石、玉晶石、金碧玉石、和田玉石等多项新产品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共有150多项科研成果和产品荣获国家级专利,为《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标准(JC/T994-2006)的发起和起草人、国家强制性标准《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和行业标准《轻质陶瓷砖》的起草人之一。由于产品方面的创新,诸多大型的经典性工程都使用嘉俊陶瓷产品,仅在2008年,就有国家游泳馆水立方、北京奥运会羽毛球与艺术体操比赛场馆、北京首都机场、中央电视台(CCTV)新址、北京地铁四号线、北京轻轨机场快线等项工程,都采用了嘉俊陶瓷产品,并且得到工程方、使用单位的高度评价。
坚持专卖店建设
有一项统计数字显示,仅是2008年1~10月,嘉俊陶瓷策划部空间设计组共完成117个专卖店的设计,由此可以凸显嘉俊在专卖店建设道路上的信心与决心。据了解,该企业空间设计组自2006年年底正式组建,目前成员已达12人,形成了从店面现场勘探到图纸设计、施工监理、后期配饰直至店面验收的全方位全过程的一揽子服务体系,从专卖店VI规范、空间模块到各种装饰材料的配置要求,再到各类配饰的规范化搭配,皆分门别类有条不紊。今年秋季广交会期间,不少来嘉俊陶瓷石湾展厅参观的外宾,对嘉俊陶瓷展厅装修风格及其产品表示赞赏,新施行的简欧装饰风格,更是让他们备感自然亲切。由此,由技术创新带来产品创新,由产品创新带来设计创新,再由设计创新创造了展示上的新面貌。另外,大店建设也是嘉俊陶瓷当前乃至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与嘉俊签约建立形象店在1200m2以上的经销商多达30多个,2008年至2009年将在国内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全部建立业内一流的标志性形象店,其中嘉俊北京旗舰店新的形象已于奥运会期间对外开放展示,2009年全国经销商大会定于2009年元月初在北京召开,届时将大力推广北京旗舰店的建设经验与展示规范。
简言之,嘉俊陶瓷坚持“3+5战略”,手持“四把利剑”——坚持单一品牌经营、坚持拓展多元渠道、坚持技术与产品创新、坚持专卖店建设,真正实现渠道为王,斩断2008年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障碍,从容应对来自金融风暴、能源紧缺、房地产业下滑等诸多危机,并且能够平稳地度过大背景下的“冬天”,这些,都源于嘉俊陶瓷通过身体力行,探索并寻找到企业自身的“过冬”之道,相信对行业同仁将起到或大或小的借鉴作用,一起携手来度过中国建陶业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