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那个年代开始有了陶瓷筷子筒。福建福鼎收藏协会主席马树霞是陶瓷筷子筒的收藏爱好者,他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福鼎陶瓷筷子筒。他说,收藏陶瓷筷子筒,不仅因怀古幽情及稀有价值,其本身造型美观及朴实生活感更是魅力所在,是美与实用的结合体。
福鼎筷子筒,多为日用陶瓷,以制作简便,材质优越、价格低廉、经久耐用、不易腐蚀、光洁美观、不透水、易洗涤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走进千家万户。
马树霞说,这些筷子筒都是福鼎土窑烧制,土窑分布很广,几乎各乡镇都有。它的造型与纹饰往往以简胜多,和谐统一,形式以原来直立式、直桷式,后多以倒梯式,更科学实用,底有小孔,能漏水。纹饰题材多样,不拘一格,多源于生活与自然,为群众喜闻乐见题材,它们或绘画、或刻划、或模印、或雕塑、或切割,形式也多不相同。
民间艺人为满足群众的审美要求,纹饰多有吉祥寓意,反映人们对吉祥、幸福的渴望。如人物有“状元游村”、“三星高照”、“福禄寿喜”、“麒麟送子”、“春牛图”、“日高星”;图案有“牡丹花开”、“三钱(福禄寿三全)”;刻字有“福”、“福寿”、“双喜”等。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些筷子筒随着时代变迁,纹饰上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农联盟”筷子筒,左右铭文“工农联盟”、“技术研究”,上刻“陶器生产社”;“大跃进”时有“快马加鞭”、“人民公社好”、“勤俭持家”;文革中有“工农兵学毛选”、“听毛主席的话”、“学习白求恩”、“毛主席语录”、“抓革命促生产”等。
来自福鼎磻溪的大筷子筒是马树霞最喜爱的筷子筒藏品之一,被作为饰品挂在正对着门的墙壁上。他说,这是为公社化办食堂制做的筷子筒,分三格,能插一百多双筷子。
马树霞收藏筷子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来只是觉得筷子筒好看,用它种些植物作为壁挂。后来,一些朋友知道他有收藏筷子筒的习惯,纷纷送上门来。为了表示谢意,他有时便以自己的绘画作品回赠,收藏得多了,竟迷上了,自己还常常跑到乡下去收集。
他说,陶瓷筷子筒是历史的缩影。从旧筷子筒的形式、纹饰能看出人民的美好愿望与期盼,同时也能折射出时代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诠释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社会信息。
现在,陶瓷筷子筒已逐渐淘汰,被花花绿绿的塑料筷子筒所代替,如果陶瓷筷子筒延续至今,将会出现“改革开放”、“迎奥运”、“福娃”等文字和图案,那该多好。他觉得旧陶瓷筷子筒很有研究和收藏价值,希望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再生产。
目前,马树霞已收存有六十多种不同品种的筷子筒,他希望能集齐一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