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Underglaze red)顾名思义即釉下红彩,其制作工艺是用氧化铜为着色剂,在瓷坯上作画,再罩上一层透明釉,入窑以约1200℃的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制作工序和青花大致相同。
釉里红是一种烧成难度很大的名贵釉下彩,主要原因是铜在窑室中对窑内温度和烧成气氛相当敏感,容易挥发,因此要想得到一件完整的作品并不容易,产量少而且成本高,所以历代所见者多为小件器物。
釉里红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虽然它创烧于元代,但当时只有一种比较浓的色阶,色彩常见晕散而且偏灰黑。明宣德时期的釉里红多呈淡红色,到成化朝,呈色已浓艳鲜亮。入清之后,雍正时期的釉里红不仅色泽鲜红,成品率也高。民国时期,它一度失传,之后又重新恢复,目前对釉里红的发色已有较好的掌握。
青花的绘制和釉里红的绘制两者的概念和技法截然不同。由于釉里红发色不易掌握,因此在绘制图案时,线条不宜太纤细,以免烧制时铜会因挥发而丧失色泽。另外,它也不适合大面积用料,不像青花可以调出浓淡的光影效果,更不适合绘制繁杂的图案,造成形象模糊不清。虽然如此,运用巧妙仍能赋予它活泼的艺术生命力。在应用上,删繁就简为其重要的绘画原则,透过技巧上的处理和粗犷强健的表达方式,往往能使图案产生形象鲜明,结构清晰的意外效果。尤其是其鲜红的发色时常夹有淡红色、绿色及青白色的小点或色块,可以让整件作品显得有立体感,更独一无二。
另一种釉里红的制作工艺是,先在瓷坯上施一层青白釉作为底釉,再上彩料,之后再罩上面釉入窑烧成。彩料介于两层釉之间的制作方式称为釉中彩。其特点是可以增加彩料的流动性,发色更能表现写意的效果。
由于釉里红的装饰工艺和青花相似,在艺术创作上,两者经常结合在一起,这种瓷器装饰法称为青花釉里红(Underglaze blue and red)。青花釉里红最早见于元代,明宣德朝重现,清代一直持续。由于过去烧成难度大,一直都被视为名贵品种。这种装饰法的特点是以青花的沉稳安定,搭配釉里红的浑厚明丽,表现庄重高雅的艺术风格。在图案装饰上,我们经常能发现,青花装饰的面积大,而釉里红小,但釉里红多占据器物的主要位置或显见之处,青花只扮演配角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