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的水书文稿
一个普通“注碗”的外观
水书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水族的独特文字,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符号,它传承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等文化信息,并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然而,由于缺少实物考证,因此,水书出现的起源时间,最早也只能推进到明朝。不过,记者昨从贵州考古界了解到,经过多位古文字历史专家考证发现,扬州民间藏有一只堪称国宝级的真品“八莲瓣陶瓷注碗”里书写的十个神秘符号,正是夏朝传承下来的水书文字。这就意味着,水书最早形成的历史源头是夏代而不是明朝初期。令人更加震撼的是,这只“八莲瓣陶瓷注碗”还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存世最完整的宋朝青花瓷器,而注碗中的文字,极可能就是失传已久的《易经》中的第一部——夏代“连山易”中的部分古老文字。
意外发现
扬州藏有一只国宝级的“水书注碗”?
“将水书文字形成的历史源头,由明朝初期推到夏代,还得从一只国宝级的‘宋瓷水书’注碗说起”。贵州省荔波县档案局局长姚炳烈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如是表示。姚炳烈告诉记者,2003年年底,扬州曾有一位爱好收藏的藏友,自称藏有一只北宋早期河南临汝窑烧制的“八莲瓣陶瓷注碗”,而碗内还书写着十个神秘的符号。这些符号虽经四方求证,但始终没有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这位藏友看到贵州新闻媒体刊发有关水书和水族古文字的新闻报道的之后,遂给贵州省档案局致函,希望能够帮助其破解注碗中文字含义。后来,贵州省档案局又将李先生的求助信,转交给了荔波县档案局(水家学会)。
姚炳烈介绍,当他收到省档案局转来的求助信,一看信中临摹的神秘符号,便意识到这就是水书。不过,令他感到奇怪的却是,水书作为水族的独特文字,主要在贵州南部山区传播,而如今却出现在中原文物上,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了弄清信中临摹的神秘符号究竟是不是水书,姚炳烈便找来当地几位认识水书的水书先生,水书先生告诉姚炳烈,信中临摹的符号正是水书,而且是几个天干地支的符号,它们分别代表季节、时辰、数字等。
水书先生根据注碗里的水书符号排列,画出来的连山卦
两组水书对比符号:即夏陶24个水书符号和“八莲瓣陶瓷注碗”里的十个水书符号
姚炳烈告诉记者,为了慎重起见,他便将信中的神秘符号全部抄录了下来,然后让每一位水书先生单独辨认。在经历一天时间的短暂辨认之后,几位水书先生所写出的每一个字(符号)的含义,基本完全吻合。而且他们还从档案局现存的水书中,找到与“八莲瓣陶瓷注碗”里10个符号一模一样的文字记载,并一一标明了出处。
初步考证
神秘符号竟是夏代水族文字?
水书先生们的考证结果,不禁触动了姚炳烈的想象力:“难道在宋代,就有水族人到中原去烧制瓷器了吗?”为了进一步研究和确认“八莲瓣陶瓷注碗”与水书的因果关系,姚炳烈通过电话要求扬州藏友为其提供“八莲瓣陶瓷注碗”的实物照片。在姚炳烈的一再要求之下,扬州藏友便给荔波档案局寄去了“八莲瓣陶瓷注碗”的实物照片。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姚炳烈等一批水书历史研究专家意外地发现,扬州藏友收藏的“八莲瓣陶瓷注碗”基本排除了假冒的可能,这就意味着水书文化研究将出现划时代的“分水岭”。姚炳烈表示,由于水书一直流传在民间,因此,水族古文字形成于哪一个年代,基本是无从考证。尽管目前征集到的水书原件,历史最长的也不过是明朝初期。在这种缺少实物考证的情形之下,水书出现在中原文物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在河南二里头找到历史渊源?
据介绍,就在荔波档案局进一步研究水书产生的历史源头时,扬州藏友为荔波档案局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八莲瓣陶瓷注碗”里的10个神秘符号,与河南二里头出土的陶器上的24个神秘符号(即24个符号与水书象形古文字有众多的相同和相似之处)非常相似。姚炳烈在得知这个情况后,便再次邀请多位水书先生参加水书比对研究。初步比对研究结果是,水书中确有与夏陶符号完全相同的记载。这就是说,“八莲瓣陶瓷注碗”里的水书,完全可将水书形成的历史时间,由明朝推到3000多年前的夏朝时代,甚至更久远的年代。事后,荔波档案局又为扬州藏友收藏的“八莲瓣陶瓷注碗”里的10个神秘符号的出处,出具了权威的认定书。
对话扬州藏友
为买“水书注碗”曾四次故意“被骗”
为了解“八莲瓣陶瓷注碗”的相关背景,记者几经周折,终于与扬州藏友取得了联系。这位藏友告诉记者,经国内多位考古专家和“央视鉴宝”栏目的专家鉴定,他所收藏的“八莲瓣陶瓷注碗”,确实系北宋早期河南临汝窑烧制的青花瓷器。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拍摄的专题片“破译水书”也印证了这种判断。而夏商二里头文化历史专题博物馆——河南偃师商城博物馆王竹林馆长,在电话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比对研究,如今存世的古代青花瓷数量,除了元代还有几十件完整的瓷器外,宋朝烧制的青花瓷基本没有几件,加上该瓷器里又出现了夏代的水书文字,因此,它的价值无论是从古文字考据还是陶瓷考古上来说,均堪称国宝级古玩。
谈到收藏“八莲瓣陶瓷注碗”的往事,藏友满脸的兴奋。藏友告诉记者,二十多年前,自己帮朋友购买玉器时,认识了几个河南商人。当时,由于他们不懂瓷器的收藏价值,因此,才将“八莲瓣陶瓷注碗”以极低的价格卖给我市一位古玩商人。藏友表示,当他得知这一情况后,便直接找到了那位古玩商人,并表示自己想看看“八莲瓣陶瓷注碗”。看完之后,藏友吃惊地发现“八莲瓣陶瓷注碗”里居然有10个类似古代象形文字的符号,在这种情况下,藏友意识到这是一件品相很好的古瓷。于是,便要买走“八莲瓣陶瓷注碗”。不料,那位古玩商人却故意抬高价格。
“为买回‘八莲瓣陶瓷注碗’,必要的砍价策略少不了”。藏友说,当时为了买回“八莲瓣陶瓷注碗”,他曾先后四次故意“被骗”。即四次出高价向古玩商人购买了四件收藏价格不高的瓷碗。藏友表示,“故意‘被骗’不是不懂行,而是要消除藏友的戒心和取得对方的信任。”在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之后,古玩商人发现“八莲瓣陶瓷注碗”一时还很难脱手,加上“八莲瓣陶瓷注碗”里的神秘文字符号又属于书写文字。按照当时识别古玩的先例,类似象形文字的古文字符号,应该属于刻画文字。如果不是,则可能是假冒的古玩。在这种两难的心理影响之下,古玩商人才将“八莲瓣陶瓷注碗”以3000元较低的价格,转卖给了藏友。
考证猜测
猜测一是失传《易经》中的“连山易”?
据姚炳烈介绍,当他第一眼看到那个注碗中文字时,他便发现“八莲瓣陶瓷注碗”有八个莲花瓣一样的碗边。其中,十个符号中的八个在碗内壁,两个在内碗底。姚炳烈说,当他把“八莲瓣陶瓷注碗”的照片拿给水书先生们看后,一位水书先生提出,这只瓷碗是依次占卜的记录。水书先生谢朝海认为,“八莲瓣陶瓷注碗”不是用来装饭和其他用的,它是用来打卦占卜的。因为这个注碗里的符号,与连山水书记载中的占卜内容相符,加上连山水书也是一本打卦祭祀用的经书。因此,可以推断注碗里的文字符号,就是一次占卜记事。
谢朝海说,注碗里的水书符号排列,实质就是一幅水族的连山卦,它预测了25年以后,将发生一次变故。简言之,这只“八莲瓣陶瓷注碗”就是为记录这个占卜结果而特别烧制的。对于谢朝海的这个解释,结论不论是对是错,但连山卦这个词,却让姚炳烈眼前一亮。姚炳烈告诉记者,他曾在一本书看到过,中国的易经原本有三部。一部是夏朝的连山易,一部是商代的归藏易;另外就是周易。而“归藏易”早已经失传,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周易。为此,“八莲瓣陶瓷注碗”中表现出来的连山卦,可能正是失传已久的夏代连山易中的一次卜卦。
经了解,根据扬州藏友提供的“八莲瓣陶瓷注碗”实物图片显示,水书先生们认为:“八莲瓣陶瓷注碗”内壁上的8个文字,表明了该碗装窑点火的最佳季节、日期及时辰,而碗底的“一”和“七”,可能代表某种序号。在这种情况下,姚炳烈表示,截止到如今,尽管破译“八莲瓣陶瓷注碗”里的神秘夏陶符号工作仍在继续之中,但上述解释却与夏陶符号“可能是制陶工匠为表示某种特殊含义而刻画的”说法相吻合,为破译神秘的水族水书增强了信心。
猜测二
“宋瓷水书”就是一部古代兵法戒律?
尽管破译“注碗水书”里出现的水族文字工作,已经有了不少新的发现。但最终的破译结果,仍需等待专家的最后考证。不过,记者却根据夏代陶瓷上刻画的符号表发现,“八莲瓣陶瓷注碗”里有6个水书符号与夏陶出土的水书文字符号一致,其余四个符号则略有变化。
扬州收藏者告诉记者,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揣摩,他认为:“八莲瓣陶瓷注碗”实质就是一部行军打仗的古代兵法戒律。其综合意解为,为武用兵之道应切记,平坦的川道、灌木草丛堵塞处、低洼之地、丘陵山谷中间不能屯兵,久辎安灶做炊。对于这种解释,扬州藏友认为,这也符合春秋孙武所总结的“苞、源、塞、险、阻忌屯兵”的用兵法则。
新闻延伸
水书究竟是什么?
水书,水族的文字,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由水书先生代代相传,其形状类似甲骨文和金文,主要用来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等文化信息,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水族文字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陶上的符号有相通之处,水书先生甚至可以大致解读其含义,这引起了考古学界的重视。进而提出了水族先民可能来自北方和夏陶符号是一种文字。2002年3月,“水书”纳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水书又称“鬼书”、“反书”,其一是指其结构,有的字虽是仿汉字,但基本上是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字形的写法。“水书”文字为何与汉字不一样,其写法与汉字相反,这些问题令世人百思不得其解。其二就是:在古代,水族先民因受统治阶级迫害,相传其祖先“陆铎公”创制“鬼书”以反对和报复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