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化瓷器历史
福建德化所产的瓷器。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塑佛像闻名。瓷质作乳白色,洁白晶莹。产品以瓶、罐、杯、盘等日用瓷器为主,兼有雕塑艺术的陈设瓷器,多用贴花、印花、堆花作装饰,畅销国外。
德化瓷器始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法和风格,进而取得了很大发展,在中国瓷艺中独树一帜。清代(公元1644~1911年)德化瓷器的烧制工艺进一步发展,清人烧制的瓷塑艺术品相继在上海、台湾、日本、英国的博览会上荣获四次金奖。20世纪50年代以后,德化瓷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烧造的传统瓷器品种发展到390余种,现代题材的产品也日益增多。
德化以烧制白釉瓷器闻名于世。此地所产的白瓷瓷质优良,洁白如玉,胎骨细密,透光度好,釉面晶莹光亮,具有透明感,享有“中国白”、“象牙白”、“奶油白”、“中国瓷器之上品”等美称。种类以瓶、罐、杯、盘等日用瓷器为主,兼有雕塑艺术的陈设瓷器,多用贴花、印花、堆花作装饰。德化瓷器中以白瓷塑佛像最为精彩,佛像制作细腻,雕刻精美,造型生动传神。
早在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德化瓷器就已出口海外。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形势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德化瓷器在不断改进装饰技艺,增加花色品,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成为中国陶瓷出口的重要产品,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德化陶瓷屯兵国内市场
德化作为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素有中国陶瓷之乡的美名。近年来,陶瓷出口压力增大,德化陶瓷工艺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国内市场,通过在异地设营销点,发展终端网络,抢夺国内市场份额。
2007年度,德化陶瓷集合包括富贵红等在内的产区优势,到全国各地设立多个“德化瓷”营销中心,通过统一的品牌形象,打造德化瓷的全国品牌。德化陶瓷产业今年在县政府的带动下,分别到南京、深圳、义乌、杭州、青岛、福州、厦门等城市设立“中国瓷都·德化”营销中心,营销中心和展示厅均按照“中国瓷都·德化”品牌要求统一装修、统一授牌。明年预计还将增设30—40个营销中心,并将把中级以上工艺美术师级别纳入考察与推广范畴。
追溯历史,德化瓷早已随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马可·波罗曾这样记录德化的陶瓷工艺品:“他们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大堆,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从不翻动,历时三四十年。泥土经过这种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适合制造上述各种器皿,然后抹上认为颜色合宜的釉,再将瓷器放入窑内或炉里烧制而成。因此,人们挖泥堆土,目的是替自己的儿孙贮备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大量的瓷器是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银印能买到八个瓷杯。”
德化这座陶瓷之乡,如今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等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
德化瓷器入选英国珍宝馆
对于德化的瓷艺家们来说,最令人欣喜的就是自己的作品受到肯定。日前,德化的两名瓷艺家的作品分别被英国珍宝馆和台湾莺歌博物馆收藏。
颜松柳作品《春风得意马蹄疾》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踏入英珍馆
日前,德化青年瓷艺家颜松柳收到一份来自英国珍宝博物馆的精美证书,其精心创作的瓷雕作品《春风得意马蹄疾》被该馆永久性收藏。
据颜松柳介绍,此作品灵感来源于唐代诗人孟郊于 46岁时中进士后,写下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句;原材料采用德化优质白瓷泥,电窑烧成,历经48小时的升温、恒温、保温,烧成温度1310度;长40厘米,宽14厘米,高 33厘米。2008年8月曾获香港首届“紫荆花杯”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金奖,并先后被英国珍宝博物馆和国内工艺美术最高规格的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
据悉,颜松柳是德化颇具实力的青年瓷艺雕塑师,曾到清华美院学习深造,现为瓷言坊陶瓷研究所艺术总监。近年来,其创作的瓷雕作品《一苇渡江》曾在第8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得“传统美术”金奖,分别被福建博物院和英国珍宝馆收藏。此外,其作品《唐韵仕女》也曾由西安市人民政府礼赠给首次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
台莺歌博物馆收藏
贺“团团圆圆”瓷壶
日前,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喜迁台北新居。为纪念此喜以及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文化渊源,德化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陈仁海经精心创作,成功烧制出高温中国白“团团”、“圆圆”瓷壶,被台北县立莺歌陶瓷博物馆收藏。
“团团”、“圆圆”瓷壶为心形造型,高15厘米、宽18厘米;瓷壶盖上雕有一头黑白相间的熊猫,壶的把手为竹节形状,顶端雕有一头黑白相间的熊猫与壶盖熊猫相对应,象征“团团圆圆、长相厮守。”壶外配上两只心形小茶杯,把手上也各雕有一头憨态可掬的熊猫,与茶壶相呼应,表现了两岸人民共盼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