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传统就意味着面临濒危的困境,而作为“石湾瓦,甲天下”的石湾陶艺,却没有衰落在传统的枷锁里。这其中,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梅文鼎功不可没。
梅文鼎大师坚信,文化艺术如果有市场基础,就不会衰落;相反,与社会脱节的工艺品只能在无奈的叹息中渐渐消退。几十年来,他在石湾不遗余力推广现代陶艺,让石湾陶艺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绽放出异彩。2004年,梅文鼎被中国陶艺工业协会及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授予“中国现代陶艺推广贡献奖”,成为全国3名获奖者之一。
个人简介
梅文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东台山人,生于1940年。196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随即到石湾美术陶瓷厂工作。此后,他从事过练泥、烧窑、配釉、彩绘等工作。从这个时期开始,梅文鼎开始正面接触和研究陶艺的形式与内涵。1978年,他运用汉代纹饰及汉书格言为主体装饰所创作的“刻陶文具”入选全国陶瓷艺术展览并被国家轻工部所收藏,以后又选送日本。1984年,梅文鼎策划在广东民间工艺馆举办“石湾现代陶器”第一回专题展,这是石湾现代陶艺探索的首次展示。另外,梅文鼎还不断把他对陶艺的认识写成论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对中华现代陶艺的展望》、《陶艺与石湾陶艺》等。他的著作也颇为丰富,曾编著出版的有《石湾现代陶器》画册、《石湾陶瓷艺术史》、《文鼎与陶艺》等。并于2004年12月18日荣获“中国现代陶艺推广贡献奖”。
灵感靠平时积累
笔者:在陶艺领域,您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作品受到广泛欢迎,给我们谈谈您的从艺经历吧?
梅文鼎:1940年,我生于广州,父亲是一位美术教师,伯父梅斌林也是一位石湾陶器的收藏家。我自小便学习画画,考大学时,成功考入了广州美术学院。那时候,家里有很多有艺术方面的书籍,我自小看这些书,个人的艺术品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那个时候我是学雕塑的,没有绘画课,但我也坚持画画,并开始学书法、学篆书。后来,我也把过去对篆书的喜爱运用到陶艺上面。
我认为,灵感是靠平时积累的,经过成熟的积累后,不同的想法在某一特定时刻凝聚为一种表现形式,便被成为“灵感”。1962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石湾美术陶瓷厂工作。这个年代,大家都是一个模子,想追求自己的个性是不可能的。那时候,我一直坚持提高个人艺术修养,勤画画、勤练书法,并将此融入陶艺。我一直在釉色、窑火及较偏爱的动物陶塑上摸爬滚打,与烧窑、炼泥、配釉打交道。干了多年,慢慢谙熟从原始手工到现代工艺的运作。有扎实的基础,灵感也就会更加乐意光顾你。
现代陶艺并非“象牙之塔”
笔者:很多人认为,陶艺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最佳的位置莫过于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等。您却一直强调现代陶艺并非“象牙之塔”,应该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结合。能不能给我们谈谈您在这方面的看法?
梅文鼎:石湾陶艺的产生与民间习俗有关,过去“石湾公仔”多数放在神台上被供奉,或者放在床下被收藏,继而成为古董和古玩。我认为,现代陶艺并非‘象牙之塔’,传统的陶艺作品不仅可以收藏在博物馆、艺术馆,更要和人的生活环境相结合,为群众所认识,成为现代文化的一部分。“石湾陶艺”应摆出来作为陈设艺术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陶瓷艺术品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环境装饰,提升现代家居的生活情调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目前,我的作品不但进入了五星级的宾馆、会议室,更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还有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也是一个既新鲜、又有意义的尝试,那就是我为首届“佛山市民最喜爱的品牌企业”制作的陶艺纪念奖盘。陶艺奖盘直径38厘米,制作出来后,反响还不错。
传统和现代是两个密切的环
笔者:梅老师,您一直致力于现代陶艺的推广,并获“中国现代陶艺推广贡献奖”。据说1984年您策划举办“石湾现代陶器展”时,有人说过,石湾传统要死在梅文鼎手里,当时是怎样一种情况?您如何看待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关系呢?
梅文鼎:我一开始搞现代陶器展览的时候,确实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他们说我背离了传统。我没有怎么理会,继续不断地在北京、香港等地举办不同形式的作品展。渐渐地,我的作品在社会上获得了一定的认可。随着这种认可度的升高,社会上反对我的人越来越少了,这说明市场是需要这种陶艺的。
20世纪60年代,在“继承遗产、抢救传统”的口号下,石湾极力强调潘玉书、刘传的艺术程式。我在参与古窑址的发掘过程中,结合五千年来石湾制陶业的发展和变化的研究,发现石湾陶艺传统是一条不断演变和发展的长河,它和市场需求相结合是石湾民窑五千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模式。昔日石湾窑各个历史阶段的“现代”,都成了今天的我们的传统,所以我认为,传统和现代是两个密切的环,昔日的现代成了今日的传统,我们今日创造的也可能成为后人的传统,并不神秘。现代脱离不了传统的影子,今天我们看到的有关西方美术等艺术的东西,尽管初次看来是新奇的,但它有很多传统的痕迹。拿我们陶艺来说,陶艺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必须有底蕴才有深度,才有价值。
所以,我认为任何现代陶艺的发展都不应脱离陶艺家所处的地域空间,不应离开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这样,现代陶艺才有蓬勃的生命力。
只有创新才算陶艺
笔者:在现代陶艺推广上,您一直坚持创新理念,甚至认为只有创新才算陶艺,这是为什么?
梅文鼎:复制的只能算是工艺品,只有创新才能算陶艺。互相抄袭、互相模仿,最后的结果就是阻碍石湾陶艺的发展。石湾陶艺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因为变化,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市场改变自己。如果把古老的那套搬出来,肯定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情趣。历史是公允的,陶艺不应是一家之言,更应该如毛主席说的那样——百花齐放。陶塑技艺需要揉入现代的元素,并吸收发展。陶艺并不是从表面形式体现现代,而是从精神上紧跟发展脉搏。
我认为,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既要弘扬传统精神,但思想不能僵化,要多创新,加强综合修养,思想要年轻,长江后浪推前浪。
家乡工艺发展势头极好
笔者:很久没有回家乡了吧,您对家乡印象如何?这次参加江门侨乡首届美术工艺珍品展,您感觉如何?
梅文鼎:虽然我不常回家乡,不过家乡给我感觉很好。近些年来,家乡的变化也非常大。每次回家乡,都能给我难忘的印象,那就是家乡总是那么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生态环境保护得特别好。
这次回来参加首届美术工艺珍品展,让我十分意外,虽然规模说不上特别大,但是产品种类多,规格也十分高,氛围很好。我认为,家乡美术工艺发展势头极好,不仅工艺品种繁多,工艺人才也非常多。我所熟悉的台山老家工艺品品种就有不少,比如古典家具、石头等,这些都发展非常好,很多精品让人赞叹。我很高兴认识了本地不少美术大师,也看到了许多当地优秀的美术工艺品。
名人点评
蔡若虹(艺坛元老)挥笔称赞:“真正地推陈出新!”
刘孟涵(石湾陶艺收藏家协会秘书长):传统“石湾公仔”自明清至当代,艺术成就登峰造极。梅文鼎另辟蹊径,以民族基因、现代审美和时代精神铸就自己独特的风貌,为石湾乃至中国现代陶艺树起了一面大旗。
梅文鼎现代而不“前卫”。他突破的是传统的手法和题材,却不刻意颠覆传统审美的合理内核。欣赏者从中享受真善美的意蕴,而并非惊悚恶心的官能刺激。作品大雅大俗、老少咸宜,从案头走进了现代家居和户外环境的广阔天地。梅文鼎书法、治印、国画、艺术理论也非常了得,对青少年艺术教育不遗余力,显示了现代人的才智与情怀。
刘泽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上世纪初60年代初是国家的困难时期,石湾公仔不景气,当年与梅文鼎同来的大学生大多转行了,而他一干就是几十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为石湾公仔注入了新的元素。他还主动为大师们撰写文章,介绍他们的艺术成就,为推介石湾陶艺不遗余力。
陈月华(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是石湾现代陶艺的倡导者,才气横溢的陶艺家、书画家和艺术评论家,是一个不愿做名人的名人。